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成效與展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1 00:47:26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計國君教授認為,在ECFA的大環境下,兩岸供應鏈與物流合作迎來突破性發展機遇,雙方物流合作具備良好的政策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市場互補性。“早期收穫計劃”的順利簽訂,使得雙方物流成果收穫頗豐,在縱向與橫向延伸供應鏈的同時,也積累了未來兩岸大物流中心建設的框架基礎。雖然ECFA後續協定的協商與簽署的困難與障礙很大,兩岸物流合作依然存在嚴峻的挑戰,但只要把握好這一歷史賦予的機遇,以更寬闊的胸襟、更長遠的目光審慎合理地設計兩岸物流合作的實現路徑,將會構建起可持續成長的兩岸供應鏈和大物流體系。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黃梅波教授認為,自貿區的實施促使《服貿協議》早日生效、金融改革的推進為《服貿協議》鋪路、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放大《服貿協議》紅利。在自貿區政策的推進下,《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生效和實施對雙方,尤其是台灣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突破以及走向國際化至關重要,在大陸金融改革、亞投行、自貿區以及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快速推進、並駕齊驅的背景下,服貿協議可以推動實現兩岸金融市場開放和實現兩岸經濟金融合作的新常態。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單玉麗研究員分別針對新形勢下閩台服務業合作方向與重點進行闡釋,她認為推進閩台物流業深化合作,一是加強引進現代物流企業;二是推動產業集聚區、物流園區對接;三是推動閩台現代物流信息化管理技術合作;四是加強閩台人才交流與合作。在開拓閩台金融合作方面,一是加快福州、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二是開展對台離岸金融業務;三是構建多層次的閩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四是建立兩岸聯合征信平台。加快促進閩台旅遊合作方面,一是打造兩岸旅遊產業化合作示範區;二是共建閩台旅遊行銷平台;三是加強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在推動兩地文創產業合作方面,一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政策扶持。二是拓寬融資平台,創新融資產品。三是發揮平台載體作用,深化文創產業組織合作;四是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構建良好的區域環境。

  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鍾從定教授通過對台灣中部一所公立科技大學,共9760位學生以隨機抽樣問卷方式進行調查,期望能瞭解台灣青年對赴陸就業創業近期且貼切的看法,提供日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能有創新作法的參考。調查發現,多讓台灣大學生瞭解大陸,是提升同學前往就業意願的方法。大陸環境生態與基礎設施的改善,也是吸引台生前往就業意願的因素。大陸市場發展的願景是受調大學生赴大陸就業的主要原因。大陸民營企業的形象應更要凸顯,才可加強台生選擇就業對象的意願。大陸政府提供與制定透明創業政策,提供公平公正的創業環境,則可吸引台生前往創業。而透過台商與台生對接,是最能給台生的創業動力的項目。

  兩岸產業、投資合作成效與展望

  政治大學財政系主任黃智聰教授認為,兩岸經貿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增進兩岸經貿合作需要新的思維。應以建立兩岸策略合作,發揮優勢互補,來共同面對全球的競爭,達到兩岸合作進軍世界市場的目標。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有助於充裕台灣產業資金及活絡金融市場,提振國內投資意願,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台灣經濟發展利基,改善多年來台灣資金、技術、人才向大陸單向傾斜流動的失衡現象,有助於建立穩定、健康的兩岸經貿關係。

  閩南師範大學台商研究中心主任陳麗麗教授認為,兩岸產業合作雖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其發展路徑與模式選擇有待進一步深化。要在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基礎上,不斷完善兩岸產業深度合作機制,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為基礎,帶動兩岸研發設計和終端銷售等環節對接合作。

  台灣綜合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俊杉認為,面對中國大陸經濟在速度、結構、動力的快速轉變,兩岸產業型態在國際市場上也由互補逐漸變成競爭。面對中國大陸產業結構調整的衝擊,未來在新常態經濟下,扮演兩岸經貿合作的主角勢必將由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級產業取代傳統的製造業,未來兩岸產業的合作方向與模式如何調整,將會是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成效的重點所在。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王勇副教授認為,未來在ECFA下兩岸新興產業投資合作的重點領域應立足於太陽能光伏、LED、高端信息技術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為進一步提升ECFA下兩岸新興產業投資合作成效,應從兩岸新興產業合作聯盟構建、加強新興產業技術研發與創新聯合、新興產業合作長效機制創建、推動兩岸新興產業合作模式形成、促進兩岸新興產業投資合作市場共享、推動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等方面加以展開。

  景文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徐東海教授認為,為推進兩岸投資合作發展,台灣需要建立陸資等同外資之平等待遇,減少陸資面臨的歧視與障礙;鬆綁對陸資限制,減少陸資來台投資法令規範,在兩岸互信提高後,最終陸資來台投資採負面表列,放寬陸資經營範圍,以提升陸資來台投資意願;建議台灣設立單一服務視窗;建議依照不同產業或投資類型,放寬陸資企業依營業額多寡,增加駐台主管員額;適度修正陸資來台投資手續、審批環節,減少投資審批障礙;規劃設立陸資商辨區,為陸藉幹部提供更便利的生活環境。

  廣西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劉澈元教授認為,在兩岸制度化協商尚未實現的情況下,可以從區域合作角度尋求合作困境的突破口。可以選擇具有特殊發展優勢的自貿區、自由經濟示範區或者城市,實現區域內產業園區與產業園區的對接,並進行先試先行。廣西和台灣各自的發展優勢突出,北部灣經濟區與台灣產業園區對接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推進兩岸經貿合作,有必要進一步考慮在ECFA框架下北部灣經濟區與台灣產業對接的機制構建。

  福建社會科學院王春麗研究員認為,雖然近年來,福建省域範圍內先後建立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但台商投資區仍然具備對台經貿合作的特殊稱號,以及多年來在對台經貿合作方面積累的經驗。台商投資區的未來發展是與福建自貿區的發展緊密聯繫的,台商投資區應作為對接福建自貿區的重點區域,並在提升自我發展的基礎上,帶動福建其他區域的共同發展。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黃燕萍助理教授認為,面對目前兩岸各自經濟結構和社會制度的變化與調整,面對來自大陸不同區域、台灣本島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激烈競爭,閩台深化經濟合作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加強人才建設,增進文化融合,增強服務意識,落實優惠政策。但最關鍵的是要不斷發展本地經濟產業和社會文明。

  兩岸金融合作的成效與展望

  廈門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台主任莊宗明教授認為,大陸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台灣如果繼續糾纏於統獨之爭,不承認“九二共識”,繼續內鬥,繼續沉迷於“四小龍”的優越感中,必然會失去一些很好的機會,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被邊緣化。“九二共識”是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的重要基礎。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有必要讓北台灣的民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同時也要讓南台灣的民眾瞭解兩岸經濟合作給台灣特別是南台灣的農業、中小企業帶來的利益。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徐振明教授認為,在新經濟常態下,兩岸應共同以亞投行做基礎,共同開發大陸西部及亞歐大陸,這是開啟兩岸共同合作開發大西部及歐亞大陸的契機。台灣的主要出口競爭者韓國為亞投行的第五大股東,考慮台灣未來在亞投行的影響力,或可建議大陸讓台灣的出資比例增加。

  義首大學管理學院EMBA執行長李樑堅認為,兩岸金融業務的合作成長,佈局發展要有具體快速的增長,仍須突破兩岸法規及政策的束縛。兩岸銀行業者要快速整合起來,一起用實際的行動做好事前的推盤演練,提出具體明確可行的合作機制方案,並能對外、對民眾作清楚的表達,才能讓兩岸政府加速動起來,所以為了兩岸銀行業的翻轉躍升,要加速解決合作的鴻溝,以建立發展新局面。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黃梅波教授認為,福建自貿區將增強兩岸金融合作,並帶來兩岸金融體制的創新和融合。但現階段正處於自貿區建設初期,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鑒於目前存在的問題,政府需要加快制定更加詳細的規定和政策,規範自貿區內企業的設立、資格審查以及運行。還需要積極與台灣方面進行磋商,促使台方儘快通過台灣自經區的條例,完成對大陸的同等開放,從而在政策疊加效應的基礎上,加強兩岸經貿的全方位對接。

  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研究員認為,深化自貿區與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對接,是突破兩岸經貿合作面臨困境的可行路徑。面臨“一帶一路”發展機遇,自貿區與自由經濟示範區可以通過密切境外金融合作,拓展合作範圍;拓展自貿區內台商的投融資管道,建立統一的征信體系,為中小台企融資提供更多便利;擴大兩岸金融業務的開放與合作範圍;推動兩地跨境電子商務合作,在支付業務方面尋求更多合作。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楊權教授認為,雖然在兩岸經貿交流頻繁的背景下,台灣的人民幣跨境業務發展極快,但是台灣人民幣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困難和制約因素,為解決與完善這些問題,加快台灣人民幣離岸中心發展,需要完善人民幣離岸市場監管協調機制;提高台灣RQFII額度的使用比例;開放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建立人民幣資金迴圈回流機制;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創新人民幣計價產品;儘快建立“滬台通”,促進兩岸相互開放資本市場;建立兩岸貨幣互換機制。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9月號,總第213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