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雲南民間“排雷專家”11年掃雷四千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7 16:52:44


 
  在八裡河村,提起王開學的名字,村民們總會竪起大拇指,“就看他挖出來的那幾千顆雷,那真是英雄!”

  從村西北的小路下來,第一戶就是王開學的家。一間雙層磚木結構的苗族民房,院中是平整的水泥地,豬圈、雞舍圍在院旁,水管裡流淌的是可直飲的山泉水。在村子裡,這樣的生活條件可算得上是中上等。

  見有人來訪,45歲的王開學熱情地招呼大家進屋喝茶。“平時,我喜歡擺弄一些玩意兒”,王開學點上一根煙,將過濾嘴一頭插進水煙袋的裝煙口。煙袋上黑色的數字編碼清晰可見,這是在他年輕時親手做的,用的是40火箭彈的外包裝殼,“當年,這東西在村子裡多的是。結實得很,30多年了,還像新的一樣。”

  用王開學的話說,他排雷的手藝,完全是無師自通,“要說老師,地雷就是老師,全靠經驗積累。”

  2004年第一次排雷前,他已記不清多少次跑上山,蹲在裸露在土層外的地雷旁,一看就是幾小時。“就是觀察它,通過它的外觀想象它的結構。”

  慢慢地,王開學開始嘗試移動地雷,用的“家夥”是那把伴他多年的鐮刀。“輕輕地把它從土裡拿出來,然後全方位地觀察地雷”,哪裡受壓,哪裡有雷管,怎樣起爆,這些問題要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摸索得出結論。

  他曾嘗試過查找地雷的相關資料,可在這個相對閉塞的小山村裡,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山上的泥土中,王開學曾發現過一本當年布雷時留下的“說明書”,上面記錄了地雷的型號、生產批次,“還注明了地雷布設後的有效期限是60年”。至於其他信息,因說明書腐朽不堪,已完全看不清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