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雲南民間“排雷專家”11年掃雷四千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7 16:52:44


 
  直到他成功開出了好幾畝田地,才把妻子帶來,“當時她看到成堆的地雷堆在地上,(嚇得)都不會走路了。”

  王開學望向山頂,“上面就是戰時雙方反覆爭奪的山頭。”他排雷的這片區域,則是當年我軍的“08陣地”。

  戰爭後期,由於向南幾百米就是國境線,為防止敵人小股部隊的秘密滲透,陣地上布設了大量的地雷,“主要是72式反步兵地雷,密度非常大。”

  為確保開辟的田地絕對安全,王開學在排雷過程中,把每寸土地都翻了五六遍,翻動的土層平均深度超過30厘米,“一點兒可疑處都不能放過,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他甚至搭起一座小木屋,扎根於雷區。經過11年開墾,這塊山坡上的田地不斷向東西兩側和南側的中越邊境延伸,總面積已達到118畝。此間,他排出的地雷總數已無法準確計算,“四五千顆肯定是有的,光是開始的一小片地,排出來的雷就裝了整整6個大背筐。後來被我挖個坑,放裡面一把火燒了。”

  在這片從地雷陣中硬生生奪回來的土地上,王開學先後種起了玉米、菠蘿、咖啡等作物,後來又添了黃花梨樹,“不期待馬上看到效益,只希望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乾淨的土地。”

  勇者手下的精細活

  記者跟隨王開學來到田地西側的一片山坡,枯死發黃的雜草和剛剛長出的新草交織在一起,覆蓋在土地表面。仔細觀察,裸露在地表或半截埋在土裡的地雷到處都是,令人不寒而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