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雲南民間“排雷專家”11年掃雷四千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7 16:52:44


 
  王開學說,這附近山上的地雷有好多種,“72式防步兵雷、跳雷、絆雷,不同的地雷起爆原理和威力都不一樣。”研究每種地雷都要經過重複“觀察摸索”的過程,“會了一種,再看其他的就快了很多。”

  如今,在他眼裡各式各樣的地雷就像玩具,他更喜歡用“玩”字描述自己的排雷過程。然而,回想起第一次排雷的情形,王開學坦言,儘管具體情景已經模糊,但“那出了一身的冷汗還是記憶猶新的”。

11年排出118畝安全田

  王開學在水池邊仔細打磨著鐮刀。妻子說,這是11年來,他每天清晨出門前必須要做的事。

  從家裡出發,沿環村路向西南進入山區。王開學介紹起這段路的由來,“我們現在走的路,是當年部隊修的,為的是往山上陣地運補給”。

  在一處路面稍寬的位置,王開學放緩了腳步,“軍隊修的路就到這兒。後面的路是我自己開的,直通到我那塊田裡。”他說,開這條路是為了能讓車通到田邊,“耗時1個多月,也曾遇過地雷,有60多顆吧,很快就排掉了。”

  在經過一處寫有“雷區危險”的石碑後,放眼被薄霧籠罩的山坡,一排排玉米秆、咖啡樹、黃花梨樹苗映入眼簾,與周圍的荒草叢生形成鮮明對比。

  王開學回憶,2004年,他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排雷的。起初,他每接觸一顆地雷都會害怕。每當妻子問他去哪,“我都說山上有塊兒地能種,根本不敢提排雷的事。如果說了,老婆肯定不能讓我冒這個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