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智庫:王英津續論“中華民國”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2 00:30:29


 
  五、兩岸須共同面對所謂的“中華民國”問題

  (一)大陸如何面對所謂的“中華民國”問題?

  目前大陸對於“中華民國”的態度多少帶有“回避”意味,但大陸的回避並非意味著大陸方面不敢或無法面對“中華民國”問題,而是因為大陸在“內心深處”堅持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倘若大陸方面直接否定“中華民國”,則有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氣氛。故從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著眼,對“中華民國”問題採取模糊回避的做法。有些人士將大陸方面的“回避”態度解讀為大陸在“中華民國”問題上“有所松動”,甚至誤認為大陸方面有承認“中華民國”的意向,這純屬錯誤解讀。

  1、大陸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

  大陸方面認為,中華民國已於1949年被推翻,已無所謂“中華民國”問題。大陸現在面對的是台灣當局,而不是所謂的“中華民國”。在兩岸統一之前,大陸方面無法從正面來回應“中華民國”問題,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承認“中華民國”會破壞“一中”原則。在台灣社會,“中華民國”具有以下三種意涵:一是“一中”論述中的“中華民國”,強調“中華民國”是“大中國”意義上的中國,堅持“中華民國”政權的唯一“法統”地位,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合法性;二是“獨台”論述中的“中華民國”,通過對主權與治權的區分及對應使用,來強調“一個中國”屋頂下存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互不隸屬的對等政治實體,含蓄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合法性;三是“台獨”論述中的“中華民國”,雖接受“中華民國”為“國號”,但將其疆界範圍限定於台澎金馬地區,通過“中華民國”借殼上市,達到事實“台灣獨立”之目的。在上述三種意涵中,意涵二、三會直接破壞“一中”原則;意涵一雖是“一中”論述,但也會間接破壞“一中”原則,這是因為:在“一中”框架下,倘若大陸承認“中華民國”就等於否定自身的合法性;倘若在堅持自身合法性的同時,再承認“中華民國”,就會導致“一國兩府”或“兩個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