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評述:合作共建亞洲安全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9 00:29:31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五次外長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就如何踐行亞洲安全觀、深化包容理念、對話解決亞洲熱點問題等話題,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

  新安全觀獲得亞洲各國認同

  中國作為2014—2016年亞信主席國,努力推動各方落實上海峰會共識,走出了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認為,在安全理念領域,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得到了亞洲各國的認可;在實踐方面,中國展現了負責任大國形象,起到了榜樣作用。中國在全球和地區安全的議題中積極作為,贏得了亞洲國家的信任。

  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張驥看來,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之所以能夠凝聚共識,在於其開放、包容的特點。中國主張共同的、相互依賴的安全,反對絕對安全和單邊安全。中國倡導的亞洲安全觀是“綜合安全”,傳統與非傳統安全並重,機制建設與改善民生並行。亞信已制定軍事政治、新威脅新挑戰、經濟、生態、人文等五大領域的信任措施,這意味著安全內容的多元化及尋求安全手段的多樣化。此外,除了關注已有的安全問題,中國的新安全觀倡導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協調推進,既著力解決當前突出的地區安全問題,又統籌謀劃應對各類潛在的安全威脅,實現安全的“可持續”化。

  以對話與協商促進安全

  “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居多,儘管缺乏類似於歐盟的一體化組織,但亞洲卻有著大量的次區域多邊對話與合作形式,如東盟、南盟等。”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振江表示,這些合作機制與機構相互重叠、相互合作,也相互競爭,使得整個亞洲地區呈現出複雜和充滿活力的區域合作態勢。這些開放和競爭性的地區對話與合作,也共同推動了亞洲問題的世界化。

  張振江認為,亞洲的發展路徑呈現出很多與西方不同的特征,亞信峰會以對話凝聚共識,以開放性、漸進性、非排他性和非強制性的方式,促使各成員國和觀察員國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對話,使與會國家能夠客觀、理性地面對彼此爭端,是亞洲智慧的表現。夏立平提出,冷戰後美國拉攏日、菲、韓構築了太平洋軍事同盟體系。締結軍事同盟是冷戰思維,容易滋生敵對意識和對抗心理,引發軍備競賽,陷入“囚徒困境”,不適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亞洲國家要想建立互信,只能走對話、協商之路。

  區域公共產品凝聚共識

  亞洲國家的安全問題主要依靠亞洲國家合作解決,但在有利於促進地區安全的前提下也歡迎域外國家發揮積極作用,實現公共產品的共建、共享,最終達到共贏的效果。

  張振江反對將經濟與安全割裂開來的“二元論”。“亞洲國家並非完全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安全上依賴美國。”他表示,中美兩國都能夠提供讓別國認可與接受的區域公共產品。“二元”的劃分固步自封,為中國的外交設定了界限,一定要打破這種劃分意識。可以通過對話、協商共同提供區域公共產品,使域外國家為亞洲和平發展貢獻正能量,走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夏立平認為,中國應積極提供區域公共產品,滿足地區合作的理念需求。張驥表示,“一帶一路”治理邏輯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幫助沿線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和繁榮帶來區域的穩定與和平。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可以提供各類公共產品:參與地區安全事務是領導力的供給,提出亞洲安全觀是理念的供給,參與亞信峰會、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開展湄公河聯合執法、參與打擊海盜、派遣維和部隊等是機制和能力的供給。

  夏立平表示,“亞洲命運共同體”需要亞洲國家相互諒解、相互信任,共同構建,中國作為地區安全體系的建設性參與者,不僅要有戰略自信還要有足夠的戰略耐性,更要展現發展中大國的戰略魅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