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營醫院數已超公立 診療不及公立1/7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2 11:14:05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8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16—2020年)》,取消了社會辦醫的多項限制。有人形容,這是民營醫療的又一春。

  近年來,國家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密集出台,民營醫院數量也在快速增加。那麼,民營醫院的現狀究竟如何?人們對民營醫院的“偏見”有沒有消除?民營醫院有沒有衝破“玻璃門”?記者進行了採訪。

  喜人的市場“大蛋糕”

  一季度健康服務業增長17.4%,社會辦醫獲得“大尺度”鼓勵

  梁女士手骨折了,屬於工傷,需要長時間的康復治療。她來到深圳市龍城醫院,和眾多工傷患者們一起治療。記者採訪時,她已經治了兩個多月,如此長時間的治療,她沒有出一分錢,全部由工傷保險埋單。

  仍在這家民營醫院內,記者上樓來到了兒童康復病區,一名孤獨症男孩正在用一台先進的設備治療。護士長賀靜介紹,這是該市唯一的兒童康復住院病區,醫保能報銷90%費用,剩下的10%醫院還會有所減免。

  該院院長王玉林介紹,醫院已為患者減免各類費用1389.37萬元。共有11名植物人經康復治療蘇醒,康復病人的複崗率達56.3%,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率達95.6%,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今年1月,該院正式啟動國際康復質量認證委員會(CARF)康復認證工作。這些具有特色的康復模式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受到人們的歡迎。

  像龍城醫院這樣的民營三級醫院,得到深圳市的鼓勵和支持,包括三級醫院一次性獎勵、地價優惠、床位補貼、基本醫療服務補貼、所得稅獎勵、醫保一視同仁。不僅在深圳,全國還有很多省份對社會辦醫出台了“大尺度”的鼓勵政策,比如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具體數量、類別和地點限制,在職稱評定、科研課題招標和成果評價、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有同等待遇。

  “政策利好不斷釋放,現實與人民的需求有差距,這些因素讓醫療健康類企業、多元綜合企業及跨界投資類企業對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熱情不斷高漲,並由健康服務向核心的醫療服務領域轉移。”普華永道中國華北區企業併購服務部及醫療行業主管合夥人錢立強說。近日普華永道公布的中國境內醫院併購活動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5年,披露的醫院併購數量每年穩步增長,其中境內醫院併購活動最為活躍,併購案例總計122宗,占醫療健康行業併購案例總數的54.5%,交易金額達137.9億元。境內醫院併購活動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蘇、浙江和廣東等醫改先行地區,四地併購數量占總數的一半以上,投資金額占總額約70%。投資二、三級綜合醫院的併購交易持續增長,併購數量增至27宗,併購金額達39.8億元。

  資本的進入使中國醫療產業的“蛋糕”不斷做大。國家衛計委近日公布的《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突破4萬億元,保持兩三年增長一萬億元的勢頭。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77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億人次。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以醫療服務為主的健康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4%。其中,婦幼保健院(所、站)等收入增速最快,增長28.2%。

  “歐美人群在過去長達150年的收入增長過程中,家庭消費增長彈性最大的是醫療健康需求,長期高達收入增長的1.6倍。過去幾年,中國醫療健康服務業的增長也一枝獨秀,大健康產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之一、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之一。”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委員劉國恩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