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街頭運動頻發 非洲陷入新一輪動蕩期
http://www.CRNTT.com   2019-04-14 00:01:41


 
  宗教和極端主義問題更是兩國的頑疾。阿爾及利亞在上世紀90年代就因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發難,而陷入內戰狀態,造成十萬人喪生,布特弗利卡總統臨危受命,用鐵腕手段打擊了極端分子,結束了內戰,可以說是阿爾及利亞的再造英雄。但布特弗利卡對經濟問題處理不佳,對於民眾合理訴求一概粗暴回應,使得極端主義的溫床並未被根除,加之鄰國利比亞、馬里等相繼發生內戰,並大量湧現恐怖組織窩點,令阿爾及利亞安全形勢近年來不斷惡化。布特弗利卡80餘歲高齡,對國家的治理能力每況愈下,也是阿爾及利亞重新動蕩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阿爾及利亞老總統布特弗利卡在反恐方面有功於國家的話,那麼蘇丹老總統巴希爾就不甚光彩了。巴希爾依靠軍事政變上台,為了鞏固權力,他與國內外伊斯蘭教勢力長期合作,同拉登、穆斯林兄弟會和宗教政黨烏瑪黨關係曖昧,甚至一度同烏瑪黨領袖薩迪克·馬赫迪共治天下。為了迎合宗教勢力,巴希爾強化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沙里亞宗教法,奉行阿拉伯人至上政策,導致蘇丹南部基督徒分道揚鑣,此外科爾多凡地區和達爾富爾也對巴希爾的政策高度不滿,叛亂此起彼伏,釀成當今蘇丹亂象的惡果。

  此外,阿爾及利亞和蘇丹都是與西方關係並不親近的國家,蘇丹還一度是美國的死敵,至今仍然遭受著美國制裁,這也是此二國經濟困境的重要原因。本次兩國出現大規模街頭運動,抗議者就得到了西方的支持,西方還喊話阿爾及利亞與蘇丹政府不要鎮壓抗議者,否則會招致更大制裁,並且對這兩國的軍隊施壓,要求軍方拋棄老總統。

  蘇丹在經濟方面走投無路時,巴希爾曾寄望大金主沙特給予援助,但沙特對蘇丹的經濟援助是有代價的,那就是要求蘇丹派兵投入也門戰場,為沙特充當炮灰。幾年來,喪生在也門戰場上的蘇丹軍人已接近萬人,蘇丹民眾反戰情緒日益高漲,指責巴希爾用本國人民的性命為沙特賣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