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街頭運動頻發 非洲陷入新一輪動蕩期
http://www.CRNTT.com   2019-04-14 00:01:41


 
  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是非洲、阿拉伯世界亂象的縮影,儘管阿爾及利亞、蘇丹兩國情況存在很多差異,他們與其他非洲和中東國家也有所區別,但導致政權顛覆的主要因素是類似的,他們和此前在“阿拉伯之春”中倒下的幾個政權,在“病因”上也有著一致性。因此,有人認為這兩國的改朝換代是“阿拉伯之春”的延續。

  那麼,阿爾及利亞和蘇丹的前途如何,是否也會像“阿拉伯之春”的那些國家一樣,迅速步入“阿拉伯之冬”,陷入無盡的混亂之中呢?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阿爾及利亞和蘇丹儘管是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但離國際焦點的中東核心地帶尚有一段距離,地緣上與其他非洲國家更接近。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和中東多數國家差距明顯,與貧窮的非洲更為一致。更加貧窮,更加不受國際社會重視,加之此二國的周邊鄰國利比亞、埃塞俄比亞、馬里、南蘇丹等極其動蕩,溢出效應顯著,因此兩國的未來安全形勢很難被看好。

  如果阿爾及利亞和蘇丹從此走向更加高烈度的動蕩趨勢,加上已經一團糟的利比亞、索馬里等國,以及形勢非常脆弱的埃及、突尼斯等,那麼非洲北部、東部和西部可能會陷入一片混亂,導致規模空前的人道主義危機。而列強對非洲興致寥寥,很少會採取像對待中東那樣強力的反恐行動,至少在最初幾年,力度不會太強,因此非洲的前途很不樂觀。

  這次出現政權更迭的阿爾及利亞和蘇丹,同中國的關係非常緊密,不同於部分非洲國家與中國的友誼只依賴金錢,阿爾及利亞、蘇丹與中國經常榮辱與共,攜手處理重大國際問題。阿爾及利亞是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的主要推動者,而布特弗利卡正是那時的阿外交部長。蘇丹政府則是因為10年前的“達爾富爾問題”,在遭遇西方大規模制裁的關鍵時刻得到了中國的鼎力相助。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更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來源國,中國在這兩個國家的投資規模巨大。本次的事件是對中國外交智慧的重要考驗。

  以阿爾及利亞和蘇丹的體量,此二國的政治演化對非洲影響重大,非洲很可能陷入新一輪動蕩期,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需要立即加以應對,必要時對非洲的安全形勢採取行動,以免更大的動蕩發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