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新投資”瞄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0-03-11 09:03:11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近日,在雲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聞發布會上,雲南省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處處長郭金華表示,2020年,雲南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階段發布投資計劃的省份不只雲南。自春節後各地陸續復工以來,多個省份發布了2020年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

  經濟日報發表專欄作者李寧文章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各省不僅密集推出投資計劃,推出新一輪大規模基建的呼聲也在不斷增長。在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會議上,穩投資作為重要政策工具被凸顯出來。對此,有人提出,要對大規模的投資保持警惕。其實,從目前各地政府推出的投資項目來看,絕大多數偏重於對衝疫情對經濟發展影響和補齊社會公共服務短板的方向,不必過度擔心。

  有專家表示,啟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各地推出的投資項目,要調整投資領域,考慮到地區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等因素。比如中西部地區,應聚焦交通等傳統的投資項目,補齊地區公共基礎設施短板;交通物流體系較發達的東部地區,則應該集中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強化投資政策的精准性和適度性,為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發揮作用。

  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特別是新消費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國內消費市場龐大,消費升級態勢加強,為新型投資提供了發展空間。投資方面,越來越貼近消費需求,越來越接近市場要求,也為消費升級提供了支撐和保障。此時各地政府推出一系列新的投資項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通過推出更多“新投資”,有效對衝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期影響,同時也可以滿足新消費的投資需求。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們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因此下一步穩投資工作還應聚焦補短板、調結構,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而不搞新一輪的基建投資強刺激,也不搞全面的投資強刺激。

  此外,要重視可能出現的投資導致產能過剩等問題。疫情之後的投資,要注重提高投資效率,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提升投資的有效性。同時,也需要政府做好項目的儲備和規劃等工作,切忌大包大攬,防止簡單重複投資。我們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提升中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擴大有效供給,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調動民營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促進、引導各類投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