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華爾街之狼”來了,本土金融市場生態如何衍變?
http://www.CRNTT.com   2020-09-03 09:00:28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近日,證監會在官網發布了核准設立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萊德基金)的批覆,核准貝萊德基金註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由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全資控股。這是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具體舉措,也再次展現了海外投資機構投資中國市場的強勁信心。

  首家外資獨資基金就此破冰而出。我們將視野拉高,再次審視這個中國金融服務業的歷史性時刻,不禁要深思:拉開生態閘門後,真正的華爾街之狼逐鹿國內金融市場,本土生態系統將如何衍變?

  實際上,許多外資基金機構早已經摩拳擦掌布局多年:貝萊德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北京代表處,橋水早在2011年就在北京成立了代表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外資獨資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獲批後,他們必將以全新的姿態在已有22年歷史的中國基金市場再次登場亮相。

  總體看來,外資金融機構的差異化優勢十分明顯:他們在量化、做空等方面更有經驗,對海外市場也更加熟悉。外資獨資金融機構的出現,將從多維度促進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資管行業的核心資源是人才,面對外資獨資機構更優渥的待遇,國內基金必須要搭建更健全、更長期化的激勵機制方可留住更優秀的人才、打造更穩定的團隊;資管行業的核心競爭點是產品,面對外資獨資基金豐富的全球資產配置經驗和更具創新性的QDII產品,國內基金必須發揮創新思維、打破以往產品趨同性較高的局面,才能留住優質客戶、穩住市場占有率;管理費的多少也是客戶關注的重點,不少外資私募基金管理費比本土私募基金低一半以上,未來本土基金必將提供更優的回報率或更低的管理費來獲得市場;在投資理念和風控能力上,許多外資基金經歷了長期的國際資本市場周期波動的考驗,他們將為本土基金抵抗周期風險、提升“抗跌”能力提供更多交流的契機……

  與此同時,“華爾街之狼”本身也面臨著水土不服的生存挑戰。當新生態拉開閘門,這裡水草豐茂,生機盎然。聰明的“新物種”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快速在新的生態中找到自己的準確位置。近期,貝萊德中國區主管湯曉東、惠理基金中國業務總裁餘曉波、元盛中國高級副總裁顧穎藝在採訪中都不約而同的主動提到了“本土化”這個關鍵詞。可見不少外資機構都已清晰的認識到:融入者,方可生存。然而,外資機構的本土化絕非一日之功,配置本土人員、構建本土團隊,都需要時間,無法一蹴而就。

  那麼,對於本土基金而言, “狼來了”,到底可不可怕?2019年底,在我國近200萬億的金融資產中,外資占比重只有1.8%左右。即便放開外資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的股比限制,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對國內市場的現有格局產生巨大衝擊或出現所謂的“洗牌”效應。可以說,與狼共舞,在有競爭的碰撞中,尋找學習的契機是本土基金的生存之道。

  更法治、更穩定、更開放,更市場化,只有好的生態,才會不斷出現新的物種。隨著《證券法》的修訂、《期貨法》制定等漸進式改革,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也更加健全。22年的成長,中國本土金融服務機構也具備了相當的競爭力。在這個時間點,向外資機構開放股比限制,給予外資機構史無前例的空間和靈活度,是與外資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是以競爭促進中國金融服務能力水平向更加國際化邁進,也是給老百姓提供更加多樣、更加細致、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務。

  來源:人民網  作者:朱一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