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 Hee臉上有道疤,這讓研究員很快確認了他的身份。他最後一次出現在資料裡是1920年,他從印度下船,自此銷聲匿跡。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商船水手從海軍退役,原本填補他們空缺的中國水手就顯得多餘了,許多人被秘密遣返。
Ah Lam的軌跡消失在亞洲某個地方。“你想想,你做了幾十年水手,突然把你送到幾十年沒有生活過的地方,工作也沒了。”看著百年前的照片,施萬克感慨道,“就好比我回美國3周,簽證突然被取消,我在美國又沒有工作,我的東西都在中國,那怎麼辦。”
方榮山和Fang Lang
方國民出生在美國,不大能講普通話,喜歡用槍獵鹿,有自己的一塊地。他經營一家餐廳,住在中產社區。有一天,方國民收到一封來自中國的郵件,“你認識泰坦尼克號上的Fang Lang嗎?”
“那是我的父親,他的名字不是Fang Lang,是方榮山。”
方國民印象裡的父親總是西裝筆挺、打領帶,手上戴著一個鑲金邊的玉戒指,他習慣沉默,常常微笑看著兒子。
1894年,方榮山在廣東省台山市下川島的村子裡出生。台山是著名的僑鄉,在下南洋、闖五洲的鼎盛時期,甚至有“美國華僑半台山”的說法。台山話在北美唐人街曾被視為中國的“國語”,稱“小世界語”,與“大世界語”英語相對。
如今台山百年前的建築上,還寫著:才華勝過華盛頓,武略賽過拿破侖。
方榮山1920年進入美國,那一年他26歲。61歲,他才拿到美國公民身份,馬上結婚、回鄉探親。他娶了20多歲的妻子,生了兩個兒子,很快離婚了。晚年,他在餐廳做服務生養活自己。
方國民記得,父親帶他去租房,開門的是個高個子白人,嘲笑他們是“黃狗”,方榮山一拳打在那人臉上,那時,他已經70歲了。
他的一生幾乎都生活在唐人街,四周是舊樓,衣服和拖把掛在外面。華僑們雖然離鄉多年,但仍保留著中國的生活習慣,在家裡擺關公像,貼領袖畫像,掛黃歷。
那個年代,許多初到美國的華人選擇開洗衣店。一位台山同胞講述自己的經歷,“我在礦場每個季度剪發一次,別人叫我四季頭,後來積聚幾個錢,便改行從事洗衣業,本錢不用多,只要有塊小小工作間,一塊搓衣板,一個熨鬥便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