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卡梅隆願意擔任紀錄片的監制,並說服好萊塢同意紀錄片使用《泰坦尼克號》的片段。他們還征得了每一位出現在鏡頭裡的演員同意。
在西方人的視角裡,泰坦尼克號是值得宣揚一生的印記。指揮救生船的羅威的孫子,家門口掛著紀念銘牌,他的家裡像博物館,有照片、有報紙、有遺物。“羅威像個泰坦尼克號的王子”,熱愛海洋歷史的施萬克說,他能見到羅威的後人,十分激動。
方國民跟著紀錄片團隊,來到羅威孫子的家裡。100多年前,一個人的爺爺救了另一個人的爸爸。羅威孫子的身體不大好,但愛開玩笑。他說爺爺有次在家附近的小河裡,從大船跨到小船時摔了一跤,第二天就上了新聞,“泰坦尼克號幸存者又幸存了”。
臨別時,羅威的孫子把爺爺的照片送給了方國民,他說,“我們找到了彼此,這個圓終於合上了。”
不久後,紀錄片團隊收到郵件,羅威的孫子因病去世了。
如今在方國民的家中,擺著一個泰坦尼克號的模型,船的一側是羅威的照片,另一側是父親方榮山。
方榮山一生默默無聞,官方的文件裡看不到他的身影,家族故事裡也沒留下多少話語。109年過去了,他的兒子也許能驕傲地講出父親的故事了。
1986年,方榮山在美國去世,終年92歲。那一年,美籍華人李遠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那一年也是國際和平年,60位華人歌手演唱了歌曲《明天會更好》。
今年4月,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幸存者》在國內上映,票房無法跟商業片抗衡。制片人羅彤說,很多人以賺不賺錢來評價制片人,她不這麼想,把一幫人凑在一起,做成一件事,人生有一次這樣的經歷足矣。
紀錄片上映後,製作團隊回到了台山市下川島,3年前面對鏡頭背詩的方榮山的侄孫中風了,躺在床上,起不來身。製作團隊用電腦給他播放紀錄片片段,告訴他“全世界都知道你念的詩”。老人嘴裡說著聽不懂的話,眼角有淚。
制片人羅彤還記得3年前,攝像機數據卡掉在了方榮山當年離家的沙灘上。第二天,團隊所有人返回尋找,每步走兩厘米,一點點摸索。最終,近視的導演發現了它。望著被海水漲潮退潮無數次的地方,羅彤感到,冥冥之中,這塊土地的人想讓他們把故事講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