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政策導航 大海淘金
http://www.CRNTT.com   2021-12-07 16:30:22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深圳擬出台新政,拿出真情實意、真金白銀,推動海洋科技創新、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日前,《深圳市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公開徵求意見稿)》發布,明確對重點海洋項目或重大海洋科技成果最高資助1000萬元。

  地緣政治學家弗里德里克·拉采爾說:“只有海洋才能造就真正的世界強國。跨越海洋這一步在任何民族的歷史上都是一個重大事件。”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飽含開放氣度、冒險精神、創新意識,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也拓展著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空間路徑。

  “你問我要去向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深圳臨海而生,發展海洋經濟的條件得天獨厚。深圳憑海而興,在改革開放時代大潮中盡享地利之便。深圳向海圖強,基於發展空間再造、增長方式創新和海洋文明發展,力圖再造一個高質量的“藍色深圳”。

  可以說,深圳的未來發展,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也在海洋。

  目前,深圳海洋生產總值已占全市GDP約10%,躋身全市支柱產業之一。但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相比,深圳海洋經濟規模偏小,海洋領域創新載體偏少,海洋新興產業占比偏低,尚未形成雁陣型“集團軍”參與全球產業競爭。現實的逼仄,恰是未來的空間。

  大海淘金,充滿未知,尤需政策導航。此番《若干措施》,聚焦關鍵環節、突出問題,一手亮明“作戰方案”,一手奉上“武器彈藥”。方向明了,走向深藍才不會迷航;支持到了,攻堅克難才更有信心。

  搶占未來海洋科技制高點。一方面,《若干措施》擬支持深圳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開發的產品和服務應用在海洋領域,有利於將現有高科技優勢“平移”到海洋,實現海洋資源“科技密集型”利用而非“規模擴張型”開發。另一方面,《若干措施》擬支持知名海洋科研機構、高校等在深圳設立研究院或分支機構,同時降低新產品試驗成本,有利於打造集海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於一體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為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引入“源頭活水”。

  做大做優做強海洋新興產業。海洋經濟,產業為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是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群。《若干措施》明確支持產業高端資源集聚、推動陸海優勢產業融合,目的就是要著力推動海洋高端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等海洋新興產業聚集發展,持續提升深圳海洋經濟的產業競爭力與全球影響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