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電影修復讓經典“永生”
http://www.CRNTT.com   2022-01-15 14:07:02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不久前,動畫片《天書奇譚4K紀念版》在全國公映,引發了老中青少觀眾的集體關注。這部問世於1983年的影片,以膾炙人口的中國神話故事、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和獨具特色的角色形象設計,在國產動畫片史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被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集大成者”。將近40年後,這部經典動畫片跨越時間的長河,重新在影院與觀眾見面,得益於當今電影數字修復技術和從事電影修復行業人們的辛勤勞動。

  搶救迫在眉睫

  從1895年電影在法國誕生起,100多年來,膠片始終是電影不可或缺的載體。而數字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點。進入21世紀,膠片電影逐漸成為過去式,2012年前後,電影拍攝幾乎全部轉為數字化。

  2009年,經過剪輯修復,王家衛執導、曾於1994年公映的影片《東邪西毒》在內地重映,取得了近4000萬元的票房,掀起華語電影重映潮,也讓電影修復走進觀眾視野。

  電影修復,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將膠片電影拷貝轉移到數字載體上,同時,進一步複原甚至優化原片的影音品質。由於年代久遠、保存條件有限,電影膠片容易出現發黴、變形、脫色、劃痕等問題,如果不能盡快完成數字化修復,就有可能導致電影永久性丟失,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中國電影資料館作為國家級電影膠片保存機構,有3萬多部影片、60多萬本膠片庫存。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史研究部副主任李鎮說:“1905年中國電影誕生至今,每個重要時間段的電影都有其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包括一些紀錄片,已經成為國家的影像檔案和民族記憶。”

  電影修復不僅意義重大,時間也很緊迫。根據全球130餘家電影資料及收藏保護機構統計,自電影誕生至今,保存下來的拷貝僅為總數的10%左右。具體到我國,資料顯示,從1905年到1949年,我國共生產數千部電影,但是拷貝保存下來的僅有20%左右,20世紀20年代攝制的中國早期無聲電影,保留下來的不超過10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