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科研人員堅守南繁基地開展農作物育種工作
http://www.CRNTT.com   2022-02-13 01:33:23


 
  易金麒很享受玉米遺傳轉化實驗室的工作,先在顯微鏡下通過雙手分離出比小米粒還小的玉米胚芽,再到溫光培養室將剝離之後的胚芽培養出苗。“技術路線創新,育種周期提速,90天能種一季玉米,每天都有實驗要做。看玉米胚芽培養出苗真的很奇妙,每每想到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國家需求相契合,就感覺特有成就感。”

  “越懂得種地的辛苦,越明白科研的價值”

  “我的天,這個讓我怎麼數!”聽到一聲感嘆,記者循聲望去,何雲川正在更換的一張粘蟲板上密密麻麻全是蟲。

  何雲川是浙江大學海南專項第一屆博士生,主修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去年他們課題組在崖州區崖城鎮大蛋村租下一畝二分地,種了兩茬豇豆,開始做基礎研究。

  “豇豆是海南冬季瓜菜的主打種植品種,蟲害嚴重,農藥使用多,培育出抗蟲的豇豆品種,對當地發展至關重要。”浙江大學南繁檢驗檢疫與作物健康團隊負責人祝增榮說。

  何雲川第一茬種植了200個豇豆品種,篩選出65個具有高抗蟲基因和高感蟲基因的品種,第二茬再次驗證篩出的65個豇豆品種。“根據田間不斷種植驗證觀察,結合實驗室內生物技術手段,分別篩選出3—5個具抗蟲基因和感蟲基因的豇豆品種,明確其抗蟲機制,為豇豆害蟲的綠色防控提供理論支持。”

  地裡的豇豆形狀各異,紅綠黑褐都有,長得最慢的野生種有的還沒有開花。課題組的豇豆不打農藥,定期更換20厘米×25厘米大小的黃藍粘蟲板,再通過室內計數,統計蟲子的種類和數量,明確豇豆每個生育期蟲害發生種群動態及多樣性。大田裡看不同豇豆品種抗性表型,實驗室內研究相關機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