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22-03-23 09:03:24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叠加,加劇了我國邁入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外部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應對不確定外部因素的總體思路。穩住農業基本盤,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的基石,必須牢牢守住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一底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之後十分重要、較為複雜和極其艱巨的工作。要將預防規模性返貧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攻堅重點,要深入剖析風險源頭,預判風險類別,預先有效防範,及時動態清零,著眼長遠長效機制,著力提升發展能力,多措並舉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

  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

  解決“三農”問題,特別是實現農民整體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之後,走向“共同富裕”新階段,“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這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個歷史過渡階段和未來銜接時期,必須理性認識並高度重視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性、複雜性、長期性和挑戰性。

  為防止脫貧後規模性返貧,黨中央對脫貧縣設立了五年過渡期。脫貧地區過渡鞏固期和銜接鄉村振興階段的首要任務,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成效。過渡期和銜接期乃至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必須堅決防範化解規模性返貧風險,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進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是重要底線和重點任務,是新征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工作基礎和發展前提。

  從全面脫貧、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到通過鄉村振興進一步全面發展農業和農村,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穩步推進共同富裕,過渡期間和銜接階段防範化解規模性返貧風險工作非常重要。過渡期能否持續穩定、內生鞏固和長效穩固脫貧成果,銜接階段能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好鋪墊、奠定基礎和良好開局,直接檢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效和韌性,直接關係到鄉村振興開局起步格局形勢,直接關係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本質目標的階段性進展,直接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減貧制度優勢彰顯效果,直接關係到“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因此,當過渡期有效推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有效落實脫貧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平,形成推動農民收入持續穩步較高增長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和農村治理能力與水平,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工作乃至整個鄉村振興開局起步和後續建設,方能攻堅克難、闖關奪隘。

  全面鞏固和深度拓展脫貧成果,是鄉村振興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啟動全面持續實現鄉村振興的時代新起點、關鍵著力點和系統突破點。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預防農業生產下降、農民收入減少和農村發展不平衡,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實現貧困人口動態清零,是鄉村振興的工作前提、經濟保障和社會基礎。

  梳理規模性返貧的可能原因及風險

  “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我國採用的農村貧困人口精准脫貧原則標準。“兩不愁”和“三保障”任何一方面不達標,均可能造成返貧。返貧是指非貧困人口脫貧之後再度陷入貧困的情況,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之後新出現的貧困,均為返貧。規模性返貧,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由於種種原因,一定區域、一定群體、一定時間出現較廣範圍和較多主體的返貧現象,包括某類人群較高比例人口返貧,或某區域出現較大數量返貧人口。不同於單個、零星返貧情形,規模性返貧社會影響大,需要高度重視並切實採取措施有效預防。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首先要系統梳理與理性分析導致規模性返貧的可能原因和風險。規模性返貧總體表現為脫貧發展的基礎不夠扎實,具體潛在的原因和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