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茶馬古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千年回響
http://www.CRNTT.com   2022-10-10 10:58:00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西南茶馬古道的青藏、川藏、滇藏三條主要線路,均穿過我國第一、二級地理階梯的過渡地帶,這裡河流交錯,群山縱橫,峽穀盆地星羅棋布。複雜的地理環境及生物的多樣性,滋養了西南茶馬古道沿線的20多個民族,在這條道路上我們能夠領略漢族的溫厚、藏族的壯美、彝族的剛健、羌族的古朴、白族的亮麗、佤族的奔放、納西族的浪漫、哈尼族的熱情……眾多民族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呈現出一派祥和氣象。歷史上的西南茶馬古道極大地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為沿線各民族和諧共生、精誠團結、厚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西南茶馬古道的千年往事,集中印證了我國西南地區各民族共同開拓遼闊疆域、共同書寫悠久歷史、共同創造燦爛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精神的文明進程,堪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典範。

  共同開拓遼闊的西南疆域

  西南地區是我國民族數量最多的區域,它能夠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離不開西南茶馬古道上各民族的齊心開拓。這種開拓,不同於古代帝國式的軍事擴張和近代殖民主義的侵占掠奪,而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共促繁榮、共享成果的偉大進程。西南茶馬古道不僅見證了各民族開發西南邊疆的壯舉,還以其獨特的經濟文化功能,為這一歷史進程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西南茶馬古道穿越隴西走廊、藏彝走廊、苗疆走廊三大民族走廊,以其網絡狀的發達道路系統,促進眾多民族的經濟文化往來。其中,青藏茶馬古道途經的隴西走廊在現代地理區域劃分中被歸入西北地區,屬於西北民族走廊的一部分,但從民族史的角度來看,隴西走廊與西南各族的關係更為深厚。作為東接黃土高原、西連青藏高原、北抵祁連山脈、南控四川盆地的“十字路口”,隴西走廊自古就是民族遷徙的要道和商業貿易的樞紐,這裡曾活躍著牦牛羌、黨項羌、白狼羌、白馬羌(白馬氐)、隴西鮮卑、吐穀渾等古代民族。唐代以前,這些古代民族在隴西走廊開辟商貿通道,並與中原王朝開展互市,為此後青藏茶馬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唐宋時期,以藏族為主體的吐蕃等政權相繼控制隴西走廊地區,並與中原王朝建立了茶馬貿易關係。這種茶馬貿易關係深刻改變了隴西走廊的角色和定位,使它從漢、藏民族各自的地理邊緣,轉變為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之間的紐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