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創新貫穿於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充分激活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孫福全文章表示,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當前,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許多國家不約而同把創新驅動作為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但在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能占領全球新一輪科技競爭制高點。
文章分析,科技競爭,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創新體系的競爭。當今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已經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實現這一目標,要進一步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發揮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健全新型舉國體制。要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要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強化科技戰略咨詢。要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科技成果祗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堅持“四個面向”,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點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要加強基礎研究,增加基礎研究投入,實施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要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文章強調,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應對許多全球性挑戰的有力武器。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必將推動中國早日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為建成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