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動力電池企業仍需練好內功不斷進階
http://www.CRNTT.com   2022-12-26 17:29:18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據證券日報報道,2022年,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是收獲頗豐的一年,也是相當“內卷”的一年。在巨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面前,動力電池企業都在加足馬力擴產能、搶市場。

  諸如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頭部企業,本就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在資本的助力下,更是如虎添翼。動力電池的第二梯隊企業正在奮力追趕,希望能在行業大發展時期分得一杯羹。

  作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動力電池只有高投入才能形成規模優勢。我國動力電池企業之所以能不斷進階,并逐漸超越日韓企業,關鍵是在資本助力下,電池技術不斷更新,能量密度越來越高,續航也越來越長,不斷突破行業瓶頸,更好地滿足下游車企的需求。

  但正如不少業內人士所擔憂的那樣,隨著動力電池企業不斷擴大產能,結構性產能過剩對有些電池企業是一種考驗。在此背景下,必然有企業會因為技術更新不及時、自身實力不足而被淘汰出局,出現強者恒強的競爭格局。

  企業只有不斷練好內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嶄露頭角。從三元鋰電池到磷酸鐵鋰電池,再到如今的固態電池和鈉電池,企業想要突出重圍,最重要的就是不斷保持研發投入,鞏固自身的技術優勢。以寧德時代為例,之所以一步步成長為萬億元市值“寧王”,就在於其巨額的研發投入,幾乎滲透到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在技術的加持下成本不斷降低,規模優勢愈發凸顯。

  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新能源汽車仍是最為重要的生力軍之一。而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關鍵的零部件,未來的市場空間值得期待。除了已有的動力電池企業,不斷有新的企業進入,比如潛心研發鈉電池的龍頭企業已開始湧現,一旦鈉電池開始取代鋰電池,誰能成為最終的贏家尚不確定,老牌動力電池企業有可能落後,新勢力企業也有可能突出重圍。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來說,持續做大做強仍需要不斷進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