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文化自信無影無形又無處不在
http://www.CRNTT.com   2022-12-28 13:36:17


 
  傳統的博物館需要固定的物理空間和展示設備,以保證觀衆能到場參觀,參觀者的體驗受場地等各種情況影響很大。但是,數字博物館能够借助數字信息技術無限拓展展示空間,拉近“展品”與“觀衆”之間的距離,讓文化資源“跨山越海”,為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志趣的公衆提供服務,實現傳播的最大化。

  其次,數字博物館還能不斷延續展期,讓人隨時參與精彩展覽。長期以來,一些對環境敏感的文物,保存及展示條件要求較高,展出時間受到嚴格控制。而借助數字技術的“雲上展覽”,堪稱“永不落幕”,可以讓珍貴的文物、精彩的展覽在雲端“待命”,隨時供人們檢索、欣賞,延續展覽的活力和影響力。觀衆們不因錯過展期而遺憾,策展團隊也能少一些因展廳撤展、裝置拆除的嘆息。

  保留在虛擬空間裡的展覽具有持續的社交功能,觀衆可以分享觀展心得,發表自己的收獲與感悟,書寫評論為展覽建言獻策。展覽設計者可采納意見不斷改進,提升瀏覽體驗,打造觀衆參與性強、樂於分享的展覽精品,甚至是熱點話題,讓文物和歷史文化在人群中保持長久而深入的影響力。比如,故宮博物院於2021年推出“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展期只有兩個月,遠遠不能滿足觀衆想要一睹盛況的需求。但綫上展覽則讓這一願望得以實現:參觀者可以隨時登錄故宮博物院數字展覽平台,雲游大展,分享心得。

  而且,數字博物館還有助於數字化解析文物密碼。數字化技術為文物的認識與研究提供了更多手段,助推文物內涵價值的挖掘與展示,給觀衆提供新的知識視野和審美體驗。考古學、歷史學、文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合作成果在地理信息系統(GIS)架構下充分融合,能够為我們呈現出文物與古今萬象之間的超時空關聯。比如,上海博物館曾推出的綫上“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將500件精美文物分類重構,按照朝代與地域標識在一張數字地圖上,直觀地展示了春暖花開之時古人的江南足跡。觀衆點擊地圖上的標識點,即可打開一張文物高清圖片,欣賞江南的自然和人文圖景,領略千年以來江南春天特有的細膩與隽永。

  在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現實世界的方方面面與數字科技深度融合,“元宇宙”也在重塑社會大衆的知識學習方式、文化消費習慣甚至認知世界的形式。本就貫通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