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汽車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http://www.CRNTT.com   2023-01-06 15:54:37


  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2022年已經收官。雖然全年汽車產銷數據還要等到下周才能正式發布,但根據各大車企公開的產銷快報分析,這一數字有望超過2680萬輛,實現2%的微增長。在疫情衝擊、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能實現正增長實屬不易。

  2023年徐徐展開。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優化,人們對逐步走出疫情影響,穩定經濟增長又增添了新的信心和期待。不過,與此相伴的是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政策的不再延期和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全面退出,讓今年汽車產業走勢又充滿變數,引發業界擔憂,怕“車生產出來了,沒人買了”。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中央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汽車無疑是重要抓手。作為僅次於房地產的大宗消費品,汽車產業鏈長、關聯度高、消費拉動大,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汽車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8.67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6%;汽車類零售額達到4.4萬億元,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9%。同時,其對上游鋼鐵、石化、橡膠、玻璃、電子和下游金融、保險、維修、旅游、租賃等產業拉動效應明顯,是名副其實的宏觀經濟“穩定器”。

  更重要的是,汽車業已成為當前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平台和力量。恢複和擴大汽車消費,不僅有利於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而且有利於加快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為建設制造強國和科技強國提供重要支撑。

  關於如何恢複和擴大汽車消費,業內的討論和建議也不少。有呼籲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期的,也有要求新能源汽車補貼暫緩退出的,還有建議出台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的。在筆者看來,一方面,要把恢複和擴大汽車消費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