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規範產權交易護航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3-01-18 10:13:44


(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村裡的集體果園承包給了誰、工程項目由誰建、村裡的資金用在了什麼地方……”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紀委監委召開的農村產權交易規範化建設現場會上,與會人員圍繞農村“三資”熱點話題進行發言交流,研討如何進一步做深做實基層產權交易監督工作。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歷來備受群眾關注。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農村集體“三資”體量逐步增大,成為發展農村經濟、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但在一些地方,集體“三資”領域成為基層幹部違紀違法問題的易發多發地帶,特別是發生在集體資產資源交易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嚴重侵蝕公共利益,群眾深惡痛絕,必須下大力氣整治。

  “從查處情況來看,農村產權交易中的違紀違法問題往往集中發生在項目承建、資金管理等環節,我們前不久查辦的萬安街道韓婆嶺村黨總支原書記李志勇就是典型。”四川省天府新區紀工委監察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韓婆嶺村以集體名義成立投資管理公司,全權負責對外招商、資金使用管理、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等事務。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志勇不僅利用職權幫助企業老板拿項目、搞協調,先後收受財物279萬餘元,還違規挪用公司資金用於個人理財,累計獲利17萬餘元用於個人開支。

  在成都崇州市隆興鎮高塔村,村黨支部原書記徐光興等人在未召開群眾或群眾代表大會討論決議的情況下,擅自將村集體資產以村委會名義對外出租,合同租賃期為2007年1月至2037年1月,租金每年5000元。但直至2022年,在長達15年時間內,村委會未收到任何租金,集體資產受到嚴重損失。

  據介紹,2022年,成都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農村產權交易領域違紀違法問題68件94人。針對暴露的問題,由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牽頭成立7個監督調研組,深入各地一線展開調研,對共性原因等進行分析研判。

  “調研發現,有的基層村社幹部簡單認為‘不往兜裡塞就沒問題’,對自身職責不清、責任不明,導致集體‘三資’使用不規範、管理寬鬆軟。更有甚者,將公權力當做謀取私利的工具,在集體‘三資’交易處置中‘吃拿卡要’‘低價交易’等,造成集體資產資源流失。”成都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陳洪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受交易平台限制、信息不匹配等因素影響,當前農村產權交易規範化、透明化不夠,不僅為權力尋租提供了可乘之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產權交易質量。“比如,有的村社在發布交易公告時,僅在村委會門口張貼公告,導致農村資源走不出去、優質企業引不進來,最終成了‘手捧金碗當乞丐’,農村發展一直打不開局面。”陳洪說。

  為推進農村產權交易規範化建設,成都市開展“應進必進 陽光交易”專項行動。該市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認真發揮監督作用,督促農業農村、規劃和自然資源、水務等職能部門和鎮(街道)、村(社區)認真履行主體責任,扎實推進農村產權交易規範化建設各項工作,堅決杜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及等待觀望等問題。

  同時,針對交易規範透明度不足問題,成都市紀委監委指導成都農交所設立交易服務體系建設、“應進必進”目錄清單政策、黨風廉政(三資)綜合動態檢測系統暨促交能級建設等三個工作組,推動企業與涉農資源資金部門數據融合共享、交易動態監管,分類同步推進平台建設。該市紀檢監察機關利用大數據監督等方式,借助行業部門“三資”數據及農交所“三資”陽光交易數據,精準發現違規交易問題線索。

  監督護航下,成都市持續推動線上平台“應進必進”,“陽光交易”規範透明。自2022年6月以來,全市農村產權共掛網公告信息5032宗,促成交易3241宗,累計成交金額已超104億元,個別項目較上輪流轉單價增幅超400%。

  “推進農村產權交易規範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舉措,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成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劉光輝說,將堅持以全周期理念開展全過程監督,通過黨風廉政綜合動態檢測系統,對交易項目實施“事前”報備審核;發動基層監督力量,圍繞項目交易議決、交易過程等開展“事中”貼身監督;深化“紀巡審”聯動,針對項目供後合同履約、用地、建設、經營等情況,強化“事後”跟蹤和監測,不斷強化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