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學習非遺文化 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23-01-29 17:33:32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香港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社區密不可分,透過學習非遺,可以增加學生對身處的社區及香港的獨特文化的認識,從而與社會產生聯繫,加強認同感和歸屬感。香港對於非遺相關研究的重視日益增加,特區政府也提供了更多資助予相關的教育工作。但有學者指出,目前非遺相關的傳承與教育,形式比較單一,需要加強其延續性和系統性。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遺產教育與藝術管理課程的葉德平博士以西貢坑口客家麒麟舞舉例,透過觀賞、體驗或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到麒麟舞的表演形式,但是麒麟舞不僅是慶賀節日、豐年的活動,更寄寓了從古至今老百姓對盛世祥和的嚮往,甚至不同的麒麟舞套路都代表了不同的願望和祝福,蘊含了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然而,僅透過一次簡單的活動,不能使學生深刻瞭解到其背後的文化意涵、特有的情感和價值觀,不利於非遺及其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軟性植入”更有成效

  他續指,許多非遺項目與同學的生活、學科學習息息相關,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載體納入教學,對學生及非遺的傳承都有所得著。學習非遺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識,亦有助增加其對自己所生活的社區文化的瞭解,並從精神上產生更緊密的聯繫,“祗有真正認識、瞭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才可以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加同學們對非遺文化的認知,使其對自身文化產生認同感,從而增加國民身份認同。學生對非遺感興趣,同時可以幫助非遺更好的傳承。

  葉德平強調,不能將非遺文化生搬硬套,不能僅將其作為“一次性”的活動,應注重“軟性植入”,潛移默化的將其融入國民教育。(來源:大公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