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開老鄒的心結
http://www.CRNTT.com   2023-06-02 15:32:08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因為我自己沒搞清楚,害得你們忙了這麼久,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近日,我與組員小張再次來到清泉鎮五愛村,村民老鄒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盈盈地說。

  不久前,提起自己的退耕還林補貼,年近古稀的老鄒還是一臉愁苦,向成都市青白江區紀委監委實名舉報“青白江區原雲頂鄉2002年退耕還林補助發放過程中,存在村社相關人員克扣截留補助資金”。

  經過分析研判,該問題線索交給了我所在的第九審查調查組展開初核。幾天時間下來,我與組員小張卻發現,核查結果與老鄒反映的情況大相徑庭:2002年和2003年老鄒所在的原雲頂鄉紅衛村,實際執行的補助標準為每畝地補助230斤大米,且已由村委會組織村民到青白江區太平糧站領取,並未發現相關人員克扣截留的問題。

  為什麼老鄒一直覺得他的補助數不對?為什麼二十年前的事,現在才來舉報?帶著疑惑,我們決定直接找老鄒談談。

  初見老鄒那天,一個看上去老實巴交的農村老漢正揮著鋤頭在田地里忙活。我們表明身份和來意後,老鄒立馬打開了話匣子:“退耕還林的補貼標準是每畝1200元,我領的那點大米哪兒達得到這個標準嘛。我不是沒找過鎮上的人,可他們的解釋我不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