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新型城鎮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0-21 00:06:29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進程,非農產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發展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型城鎮化工作,明確提出以人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新型城鎮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當前,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發展活力不斷釋放,以新型城鎮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歐陽慧文章表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史表明,凡是成功實現現代化的經濟體,均經歷了大規模的城鎮化且城鎮化保持在較高水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同時將“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作為到2035年中國發展的總體目標的重要內容,要求“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刻認識新型城鎮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作用,十分必要。
  
  文章分析,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新型城鎮化能有效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在城鎮化進程中,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勞動生產率更高的非農產業部門轉移、向城鎮轉移,可以有效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人口在城鎮空間集聚,可以加快知識的傳播與擴散,並由此產生知識外溢效應和人力資本積累效應。同時,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能夠合理引導人口流動,不斷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新型城鎮化能有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中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必須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發展之路。城鄉融合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可以通過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同時將城市的技術、管理、人才等先進生產要素引入農村,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和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建立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進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新型城鎮化能有效促進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一方面,大量生產要素和經濟社會活動向城市集中,通過發揮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可以顯著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推動社會擴大再生產,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注重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並為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良好空間。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新型城鎮化能有效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生態文明,是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實踐已經證明,粗放擴張、人地失衡、舉債度日、破壞環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能有效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