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在遼寧,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卡脖子”領域攻關正扎實推進;在廣東,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浙江,深化“千萬工程”,壯大村集體經濟,“三農”發展在放大比較優勢上找突破……當前,各地紛紛謀良策、出實招,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力爭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增速較高、就業平穩、物價較低、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也應看到,國內經濟大循環存在堵點,風險隱患仍然較多,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九項重點任務,強調要“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領會好、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我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加強監管,統籌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的關係。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看房地產,2023年11月份以來,工、農、中、建、交等銀行向非國有房企投放開發貸款超300億元,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看地方債,我國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制度體系已經建立,地方政府違法違規無序舉債的蔓延擴張態勢得到初步遏制,地方政府債務處置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看金融系統,高風險中小銀行數量已經較峰值下降一半,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對各自監管領域“分兵把守”,既管“有照違章”,更管“無照駕駛”。可以說,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著力破解各種矛盾和問題,我們就能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才能增強經濟活力。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無論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還是保障糧食安全、能源供給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都需要在發展中破解難題、在增長中化解風險。新時代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創新釋放發展潛力,以產業升級構築競爭優勢,我們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不斷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難和挑戰。堅定信心、開拓奮進,見微知著、未雨綢繆,隨時準備應對更加複雜困難的局面,全力以赴完成好2024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我們一定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實現兩個新格局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