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略說語文學、古典學與“中國古典學”
http://www.CRNTT.com   2024-05-12 13:04:10


 
  近十餘年來,“古典學”於國內多所著名高校內興起,生機勃勃,它不但是中國人文科學界一個異軍突起的新領域,也是高校為強調人文學術基礎和博雅教育而上演的一場重頭戲。起初,古典學的興起主要是出於對西方古典學及其研究對象西方古典文明和思想的推崇,嘗試要把對西方古典文明的學習和研究,作為中國高等院校之人文學術和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引進中國高等教育的體制中;而晚近幾年,中國學界對古典學的重視更多表現為對“中國古典學”的熱情倡導,要將新世紀以來中國大學校園內層出不窮的“國學”研究,借助西方古典學的既定學科範式和學術規範,進行學科上的整合、改造和創新,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典學學科。這樣的努力無疑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最近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申報的“中國古典學”本科專業成功獲批,並進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4年),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好事。

  令人疑惑的是,眼下雖然人人爭說“古典學”,可每個人都對古典學有著自己的定義和理解,大家似乎都做著不一樣的古典學。顯然,與語文學一樣,古典學也是亟需要“必也正名乎”的一個概念。一個常常被大家忽略的事實是,所謂古典學其實就是語文學。

  傅斯年所說的“兩種古典語學”

  西方古典學這個名稱或是直接從英語的Classics或Classical Studies翻譯而來,可在歐洲近代學術史上本來並沒有這樣一個學科。其作為一個學科主要是在北美大學中興起的,可與之相對應的學科,於歐陸的傳統中應當就是“語文學”,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古典語文學”(Classical Philology)。

  最近,德國近代語文學大師維拉莫維茲(1848—1931)一部經典著作之漢譯的修訂本出版,標題作《古典學的歷史》,而其封面右側標誌的德文原標題卻是Geschichte der Philologie,譯言《語文學史》,顯然,於此譯者對“古典學”和“語文學”不加區別,這也可能是受了英譯本標題的影響。維拉莫維茲的《語文學史》最初出版於1921年,到了1982年才被譯成英文出版,題為《古典學術史》。與此類似,德國古典語文學家魯道夫·普法伊費爾(一譯法艾費,1889—1979)的大作《古典學術史(上卷):自肇端諸源至希臘化時代末》(1968),其德文版標題也是《古典語文學史》(1970)。無疑,當下被人們習慣稱為古典學家的維拉莫維茲和普法伊費爾,本來都是古典語文學家,他們的著作討論的都是古典語文學的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