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逐漸揭開神秘面紗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10:01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九室楚墓逐漸揭開神秘面紗,其中多室已清理完畢;出土3000餘件(組)文物,其中青銅器150多件(組),有關鍵證據直指墓主身份;大量動植物遺存以及琴瑟等樂器,生動展現當年旨趣……

  備受關注的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發掘現場又傳來振奮消息: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記·楚世家》記載的楚考烈王,東一室南端放置的大鼎出土後測量,超越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這些文物有何講究,又訴說著怎樣的故事,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度探訪。

  大鼎“亮相”

  關鍵信息直指楚考烈王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使用與祭祀、朝聘、征伐、宴饗、婚冠、喪葬等緊密相連。武王墩墓的東一室專門存放青銅器,目前已提取青銅器150多件(組),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開蓋即見的一個大銅鼎。

  記者探訪時,武王墩墓的大銅鼎已被轉運出坑。此時的實驗室里,身著白大褂的文物保護人員正圍著它進行初步的清理和保護。由於兩個鼎腿有裂縫,考古人員用綳帶包裹住鼎腿,以木架托護底部,分散鼎腿承重。儘管被掩埋地下兩千多年,鼎上最初的吉金色仍隱約可見。

  武王墩考古項目實驗室負責人張治國介紹,經過實驗室內的再次測量,該銅鼎口徑達到88.9厘米,超越了楚大鼎(鑄客大鼎),重量超過400公斤。據專家初步判斷,其造型是附耳折沿深腹鼎,鼎耳和鼎身都有精美的紋飾。“上面是否有銘文等記錄,表面紋飾精細識別等工作正在開展。”張治國說。

  “三足鼎立”“一言九鼎”,成語足見鼎作為力與禮的象徵,彰顯至高無上的權力,除了烹煮食物,更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

  此前,我國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圓鼎是距武王墩墓不遠處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鼎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鼎耳及沿口下部鑄飾菱形雲紋,三足碩大寓示著“鼎立天下”,腹底部、足膝部、沿口處刻有“安邦”“鑄客”等銘文,體現出楚人定都安邦的願景。李三孤堆是楚考烈王的兒子楚幽王的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