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展“耳朵經濟” 激活生產消費生機
http://www.CRNTT.com   2024-07-30 17:27:28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近年來,利用碎片時間“聽讀”成為流行趨勢,伴隨這條小眾的內容賽道走向大眾化,“耳朵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耳朵經濟”包括播客、聽書、有聲讀物等,具有便捷化、閱讀碎片化、互動性強等特點。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相關企業4萬餘家,三成以上公眾有聽書習慣,35.4%的用戶選擇付費訂閱,預計2028年在線音頻市場收入將增長至510億元。

  “耳朵經濟”發展,不僅豐富了閱讀方式和閱讀體驗,推動構建全民閱讀新生態,也激活了消費新“聲”機,為經濟帶來新活力和新機遇。為進一步推動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信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推動有聲市場的高質量發展,需從內容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三個維度持續發力。

  當前,音頻平台用戶對內容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和個性化,這就要求內容創作者和市場主體積極關注市場動態、做好市場調研,有針對性地發掘新的創作領域,豐富創作題材的“內容池”。分析研判用戶閱讀消費場景與用途類別,瞭解其需求偏好,根據各自市場定位開發差異化、垂直性的優質內容,布局和深耕個性化細分領域,加快樹立具有辨識度的市場品牌。音頻以聽覺為傳導途徑,其播出效果還取決於播講者對文本的詮釋能力、聲音感染力及背景音效的信息密度。如何提升作品內容品質,將文字符號升華為帶有親密感和人情味的對話,為用戶帶來獨特的情感體驗將是市場主體面臨的考驗。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搭建一支集編劇、配音、導演、後期製作等多方面人才於一體的強有力的團隊就顯得必要而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