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新研究:海洋生物保護存在“偏見”
http://www.CRNTT.com   2024-08-27 16:34:00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珊瑚礁系統是維繫海域生態平衡,尤其是近岸海域生態穩定的重要資源。一項新研究顯示,在海洋生物保護中存在“偏見”,受威脅最大的珊瑚礁魚類往往是那些科學家和公眾關注最少的物種。

  這項研究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尼古拉·穆凱及其領導的研究團隊完成。他們借助大數據支持,搜集了科學數據庫、社交媒體和維基百科上珊瑚礁魚類網頁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408種珊瑚礁魚類在維基百科上的瀏覽量累計超過1700萬次,但其中約50%的瀏覽量只集中在7%的物種,約20%的瀏覽量集中在1%的物種。此外,幾乎一半的科學出版物只涉及了被研究物種中的1%。這項研究近期已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結果發現科學界普遍更看重魚類的商業價值,而非生態重要性;普通民眾則主要受某些物種的美學特徵所影響。某些珊瑚礁魚類很少受到公眾和科學界關注,卻在珊瑚礁的功能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以蝦虎魚科為例,體形雖小,卻在珊瑚礁的能量和物質傳遞中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警告說,海洋生物保護中的“偏見”直接威脅珊瑚礁魚類的保護,必須將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興趣與保護生態系統的需求結合起來。他們還建議開展宣傳活動,吸引公眾關注瀕危和被忽視的物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