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全自動的拼裝技術已經逐漸運用到隧道建造過程中,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已經研發了多項自動拼裝技術,應用於隧道的建設。
穿行過已建好的水下隧道,參觀了正在建造的水下隧道,我對水下隧道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但同樣也產生了疑問,隧道是有設計壽命嗎?在設計壽命到期後,隧道何去何從?
肖明清為我解答了第一個疑問:100年。那麼問題又來了,中國修建大型水下隧道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上海市修建的打浦路越江隧道,擁有近60歲的“年齡”。按照100年的設計壽命,這條隧道只剩40餘年的使用壽命。
“處理這種到期的隧道,最簡單明了的就是廢棄。第二種則是減少隧道的一些功能,修繕後繼續使用。這兩種方法都比較容易實現。”肖明清表示。事實上,國外不少早期修建的隧道都進行過大修,對隧道中的土建、設備等進行更新修復。
但是修復隧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隧道空間有限,再加上地質環境複雜等,能不能修復、如何修復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原位修復。”肖明清解釋說,國外已經有這方面的研究,甚至研製出新型的機器來進行驗證,“我們國內在這方面剛剛開始,畢竟我們現在的水下隧道都比較新,所以給我們留下了充足的時間來繼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