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媒評中國核力量:東風31導彈遭運輸困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1 11:41:48


二炮部隊是中國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之一。
 
  1986年中國開始生產改進版“東風-3A”,其射程為2800公里,使用輕型戰鬥部時射程可達4000公里。改進型“東風-3A”部署到中國西北地區的發射陣地時,能夠打到蘇聯大約一半的地區。80年代末,中國向沙特供應了50枚使用特製爆破戰鬥部的“東風-3A”導彈,至今仍在服役。專家認為,沙特進口的這些導彈配備常規彈頭,命中精度不高,沒有特殊作戰價值,只能用於襲擊大城市。現在中國“東風-3/3A”導彈已經退役,在作戰部隊被“東風-21” 中程導彈替代。退役後的“東風-3/3A”中程導彈廣泛應用於中國研製的反導系統和雷達的各種試驗當中。 

  60年代末,中國在“東風-3”基礎上研製出了“東風-4”導彈,同樣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但是採用二級推進模式,從1975年初開始裝備部隊。這種導彈重量超過8噸,長28米,可攜帶重達2200千克的核彈,射程可達4800公里,標配彈藥為一枚威力高達3兆噸的熱核彈頭。“東風-4”的射程足以覆蓋蘇聯全境和美國在太平洋的基地,私下裡曾被稱為“莫斯科導彈”。“東風-4”還是中國第一款使用非同尋常的方式部署在發射井裡的彈道導彈。平常只保存在發射井中,在發射前使用專用液壓升降機安置到發射台上。截止到2007年,仍有20枚“東風-4”導彈在中國軍隊服役,預計到2015年應當退役。 

  中國彈道導彈的研製有力促進了火箭航天技術的發展。1970年,以“東風-4”導彈為基礎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把中國首顆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位於甘肅省黑河下游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酒泉發射場是中國第一個航天發射場,始建於1958年,最初用於彈道導彈試射,經常被稱為“中國的拜科努爾”。在 1984年前,它一直都是中國唯一的火箭航天發射場,也是中國最大的航天發射場,唯一的載人航天項目發射場,面積為2800平方公里。 

  80年代初,中國開始裝備三級重型洲際彈道導彈“東風-5”,燃料使用偏二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導彈發射重量183-190噸,有效載荷3.2噸。熱核彈頭威力為2-3兆噸,最大射程13000公里,命中精度(圓概率偏差)為3-3.5千米。它是中國第一款真正的洲際彈道導彈。“東風-5”安裝在加固的發射井中,由眾多假發射井掩護。但是專家估測,按照今日的標準,中國導彈發射井的防護水平顯然還不夠,在類似指標上與蘇、美洲際導彈相差數倍。這種導彈發射前的技術準備時間為20分鐘。為了達到最大射程,“東風-5”發射井部署在遼寧和宣化基地,瞄准美、歐、蘇聯、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全境內的目標。由於“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編入戰鬥序列的進程極其緩慢,部分阻礙了以其為基礎的航天運載火箭的研發工作。中國總共部署了大約20枚“東風-5”洲際導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