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媒評中國核力量:東風31導彈遭運輸困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1 11:41:48


 
  1988年,中國在北京的武器裝備展上推出了“東風-15”戰役戰術導彈系統的第一種樣品,代號M-9。這種導彈重6200千克,戰鬥部重500千克,射程可達600公里。“東風-15”使用國產八輪卡車平台,保證整個武器系統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和越野性。從1995年起,總共採購了40套發射裝置。到 2000年初,中國已經生產了大約200套。 

  2013年中國公開展示了最新型號“東風-15C”,它與基礎型號有著明顯的區別,主要特點是彈頭可以更換。在制導方面,導彈戰鬥部使用複式衛星導航信號和主動雷達尋的系統,提高了武器系統的命中精度。這種導彈系統可以用來攻擊敵方特別重要的設施,比如機場、重要行政大樓和工業中心。“東風-15”在作戰載荷方面,能攜帶威力為5-35萬噸的核彈頭,或者配備各種常規彈頭,從公開消息來看,有高爆彈頭和集束彈頭。近期,中國媒體開始把“東風-15C”改進型戰役戰術導彈系統稱作“東風-16”。 

  中國軍事領導人和專家還非常重視蘇聯和美國不太感興趣的陸基巡航導彈項目。在蘇聯解體後,中國從烏克蘭得到了這個方面的技術和資料。據專家評估,目前中國彈藥庫中已有數十枚“東海-10”陸基巡航導彈,它們是在俄羅斯Kh-55遠程巡航導彈基礎上研製而成的,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末開始裝備部隊。這種武器系統使用四軸高越野機動底盤,有3個運輸發射筒,主要用於精確摧毀方圓1500公里之內的地面目標。據推測,它採用慣性+地形校正+衛星導航相結合的複合制導系統。“東海-10”導彈可以使用核彈頭或常規彈頭,大部分部署在中國大陸東海沿岸靠近台灣的地區。 

  70年代中期,中國在短程固體燃料導彈研製方面取得成功之後,開始啟動“東風-21”中程固體燃料導彈項目,計劃用來替代“東風-2”和“東風 -3/3A”。到80年代後半期,中國成功研製出“東風-21”新型兩級固體燃料中程導彈,發射重量15噸,射程1800公里。無線電電子領域的顯著進步允許中國設計出更加先進的導彈控制系統,命中精度增加到700米,加上2兆噸爆炸威力的強力核彈頭,完全可以執行大多數戰略任務。90年代中期,“東風 -21A”導彈系統開始裝備解放軍二炮部隊,逐步替換老舊型號的液體燃料導彈。 

  21世紀初,中國開始裝備新型“東風-21C”。它採用慣性制導系統,保證導彈命中精度提高到500米。由於使用具有高越野性能的機動發射裝置,能夠擺脫空襲兵器和彈道導彈的先發制人打擊。不久前有消息稱,“東風-21”的新版本已經被稱為“東風-26”。 

  中國設計師和導彈研製商的下一項重大成就是研製和生產“東風-31”公路機動式洲際導彈系統,實現了中國核武領域的巨大突破。固體燃料的使用,使“東風-21”和“東風-31”導彈的發射前準備時間縮短到15-30分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