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綠色發展將貫穿十三五 中國正迎來生態覺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5 09:17:30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這裡曾經是亞洲最大露天鐵礦的一處礦坑。但這裡也顯示著中國的“生態覺醒”,顯示著對積弊的徹悟、理念的更新、方式的變革。

  “我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把用完的礦坑一廢了之,而成為遺留的地球瘡疤。”唐山首鋼馬蘭莊鐵礦總經理劉作利說。

  這裡近600萬立方米白色尾礦砂沉積物上,生長著百萬株喬木灌木,編織成數百畝密不透風的叢林,傳來重返栖息的鳥類喧鬧聲。

  而在數里之外,運輸褐色礦石的重型卡車,在墨綠樹陰掩映下的蜿蜒山路間駛上駛下。

  2008年春季,像遷安其他上百家鐵礦一樣,這家擁有40多年歷史的國有鐵礦,對廢棄的排石場、尾砂庫、采礦坑進行生態修復。

  在2007年召開的中共十七大上,“生態文明”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這是繼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後中共提出的又一個新理念。

  過去7年,馬蘭莊鐵礦累計為生態修復投資近3000萬元,全部由鐵礦工人義務勞動。

  “修復礦區生態也是我們的工作。”鐵礦工人宋曉傑說。直到今天,35歲的宋曉傑也忘不了下班後在陡坡上挑水栽樹的春日黃昏。

  因國內需求放緩和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大跌,這家鐵礦今年面臨7000萬元虧損,但其生態修復預算仍超過200萬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