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重磅專訪:李義虎談台灣政治新態勢
http://www.CRNTT.com   2020-02-11 00:11:54


李義虎(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李義虎認為,目前島內政治整體上“綠大藍小”結構和“綠長藍消”態勢有新的擴張性變化,不僅體現在民進黨對國民黨的優勢,而且體現在綠營小黨對藍營小黨的優勢。這些年,小綠出現了時代力量、民眾黨這樣的有些影響、跨過“政黨門檻”的黨,並開始衝擊各種類型的選舉。在本次選舉中,小綠的政黨票成倍高出小藍的政黨票,小綠取得“立委”席位可以扮演“關鍵性少數”,小藍則失去了進入“立法院”大門的機會(連親民黨也未得1席)。因此,“綠大藍小”的一個新特點是,小綠較大幅度擴張,政黨票得票積少成多,說明其具備一定的社會基礎,身後的支持者還是有一些的。小藍則政黨票得票率低,說明社會基礎薄弱,選舉動員能力弱。當然,在總體上,這些年大綠小綠、深綠淺綠都有所擴張,綠營整體上有擴張,但小綠比較突出。但綠營並不是鐵板一塊,其內部有小綠與民進黨的矛盾,有小綠因其散而呈碎片化,因其小而呈原子化的問題。這種情況對它們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如無改進也有可能是曇花一現。

  至於島內是否存在第三勢力,李義虎指出,由於政治泛化的存在,第三勢力自身沒有真實的存在。在島內政治中,政治極化與政治泛化是並存的兩種現象。綠長藍消、極化與泛化都會帶來板塊移動,均需高度重視。特別是,在政治極化盛行的同時也有政治泛化的崛起與擴張,後者已經成為台灣政壇新的現象級存在。正所謂物極必反,反者道之動。當政治極化發展到頂點時,便是政治泛化對政治機器的重啟;雖然藍綠勢力組合分化、力量消長仍會不間斷進行,但也已經有了要突破、變動現有政治結構的努力。長期以來,泛藍泛綠淺色選民都有向中間移動或向外移動的現象,他們也希望有更多自己的聲音,希望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希望有自己的某種組織形式。泛化力量的發展前景取決於能否突破兩大黨格局,真正超越藍綠,跳脫兩極對決;也取決於自身的有效整合和能否開拓出更大的政治空間。而無論如何,政治極化與政治泛化的相互拉扯,共同構成了台灣政治發展的動態光譜,這個光譜極為令人暈眩。

  對於“韓流”掀起的政治對衝漩渦,李義虎認為,“韓流”蘊藏著的政治對衝因素、以及這種對衝中浮現的社會矛盾仍然是存在的,對今後政局走向仍然有影響。台灣政治並不是鐵板一塊,對於島內政治的繼續演化,要全面辯證地看,不能孤立片面地看。並不要以為這樣的選舉結果就框定了今後的政局走向,不僅要看到蔡英文狂勝的一面,也要看到與其如影隨形的政治對衝效應。在選後回歸經濟面、民生面、公共生活後,社會矛盾如何發酵,政治對衝效應就有可能如何醞釀。在此情形下,藍綠政治版圖的挪移,極化與泛化的並存,經濟與政治來回拉扯,民意流變的續章,都值得繼續觀察。特別是,“韓流”所代表的政治對衝效應仍然存在且將繼續演化,因為這是一種結構,而不是偶見的現象。這裡面就有矛盾、有變化、有機會。既無理由過分樂觀,也無理由過分悲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