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林鄭月娥2021施政報告發言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14:31:26


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中評社 張心怡攝)
 
  北部都會區

  規劃背景

  我們今日會同步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發展策略》),詳細介紹都會區的規劃背景、總體原則、目標和行動綱領,讓社會各界進行討論,並發表意見。這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區政府編製,在空間觀念及策略思維上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充分考慮了國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對香港的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建設對香港的期盼,以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為香港帶來的大量機遇;《發展策略》同時以《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為基礎,將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前景謀定新方略,在香港重回“一國兩制”正軌的時刻,別具突破性和前瞻性意義。

  空間布局

  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都會區不是指一個有法定地位或規範,以行政界線所劃定的區域,而是因地理特徵、經濟功能、生態環境、交通聯繫及發展政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個具規模的城市空間。在都會區里,土地用途多元,居住和就業人口及企業高度聚集,可帶動鄰近地區經濟發展,豐富民生活動,擁有標誌性的自然、人文及建築景觀,整體上具備活力、吸引力和輻射能力。

  北部都會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六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廈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這裡擁有多達七個跨境陸路口岸,是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連繫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發展策略》把擬議的個別發展項目,與毗鄰的鄉郊和保育土地,創新地有機整合和提升為都會區,以期創造發展容量,滿足經濟和民生需要,並同時優化環境,達致可持續發展,以迎接深化港深合作帶來的新機遇。

  雙城三圈

  在國家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港深兩地緊密互動,由西至東建設了七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建,使兩地有條件跨越後海灣、大鵬灣和深圳河而相互連接,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東分別為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雙城三圈”覆蓋了深港口岸經濟帶和深圳發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區,以及香港境內城市建設資源正在高速匯集並仍擁有龐大發展潛力的北部都會區。“雙城三圈”空間概念的確立,有利港深政府可共同促進兩地在經濟、基建、創科、民生和生態環境的緊密合作,發揮強強聯手,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