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青年記者向吳榮元主席提問(中評社圖片) |
“所以我們現在談歷史,不能只談台灣和大陸具有歷史紐帶的關係,也要把中國現代化走過的路也要鮮明地告訴年輕世代:今天的中國的繁榮富強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幾代中國人的投身付出、流血流汗,才有今天的中國。如果不能把這段從鴉片戰爭、甲午戰爭、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這樣的歷史脈絡說清楚,現在的年輕人以為今天的繁榮和好日子是理所當然的。特別是在台灣社會,如果不把中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的艱辛歷程說清楚,他們都會認為‘繁榮富強只是你家的事情,我們才不稀罕’,甚至他會說你們是‘暴發戶’、‘沒有文化’,”吳榮元說。
在與青年對話時,吳榮元也分享了自己的一個體會。他認為,社會主義讓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但畢竟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中國化才70年,今天中國的發展成果,是結合幾千年中華傳統文化,才讓這棵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樹提供更寬廣、更深厚的養料,所以國家提出“三個自信”後又加上了“文化自信”,這是很正確的發展高度,也就是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時代主題。那要如何抓住主題,就需要領導階層的集體智慧要和現實結合起來。十九大把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界定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非常重要的論斷。今天中國要往哪裡走,領導階層有非常英明睿智的判斷,而且大戰略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當年那一代領導人稱和平發展是時代主題,中國要把握發展的戰略機遇,狠抓經濟建設,把中國繁榮起來。
即將到來的元旦是《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日子,當年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的那一代領導人也促成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國家地位足以告慰40年前啟動改革開放的一代領導人。
伴隨著中國大陸的發展,吳榮元認為,祖國越來越接近統一。過去島內肅殺的氛圍,讓人們不敢大聲說出統一的願望,而在現在這樣好的時代裡,則要大聲說出心中的願望。在每年秋祭的時候,他都要求設立一個人民英雄的紀念碑。他認為,當年在台灣犧牲的白色恐怖受難者跟中國一百年來為民族解放鬥爭而犧牲的先賢先烈都是一樣的無名英雄。“在祖國要樹立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台灣也要樹立。人民英雄的紀念要有模有樣,不管財政怎麼困窘,也要把這個碑樹立起來。我們要把這樣一個歷史傳承下去,讓台灣社會知道,在中國台灣有這段歷史,也有內戰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倖存者。如果‘台獨’要扭曲歷史,我們還有見證者。兩岸關係突出內戰,因為內戰可以表明兩岸同屬一家。畢竟本來就同屬一個中國。”
作為台灣政治受難者互助會團體的召集人,吳榮元認為這個團體的實踐實則讓“兩岸同屬一中”作為歷史的注腳和見證。在島內推動統一運動確實是逆流而行,比較艱苦,因為台灣島內的主流意識是“反共拒統”。“有時風大到站不起來,”吳榮元感慨道,但是老前輩堅持理念信念,再苦都要撐起來,因為這是一個十字架。“台灣問題有國際背景,如果在台灣的中國人不站起來,如何跟國際交代、祖國大陸如何向世界說明我們的統一有正當性、合法性。我們就是要為祖國統一大業做犧牲,把統一的聲音高調唱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