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會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
在實踐中,正如剛才吳曉軍省長給大家介紹的,我們在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同時,努力探索走出一條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綠色低碳循環的民營經濟發展路子。一是在政策保障上,出台多項涉及優化營商環境、壯大民營經濟、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舉措和辦法。二是在優化環境上,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高效辦成一件事,集中攻堅營商環境核心指標,審批事項削減了70%,辦事環節壓減了60%。三是在提升效能上,開展“助企暖企春風行動”,“一對一”幫扶企業1.3萬家,打造了移動端“青鬆辦”APP,以前企業需要跑幾次、跑上百公里辦成的事,現在拿出手機就可以即時辦理。四是在金融服務上,建立了“青海省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服務平台”,定制推出具有青海特色的“拉面貸”“蟲草貸”“枸杞貸”等信貸模式,自平台建立以來,已累計為1.24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147億元,幫助企業節省融資成本近4000萬元。
各位記者朋友,青海雖然海拔高,但我們幹事創業的激情更高;青海雖然在那遙遠的地方,但也與世界相連相通。我們熱忱歡迎國內外各類投資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家朋友到青海考察投資置業,我們將努力營造更優更好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謝謝。
總台央廣記者:剛剛提到青海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獨特,是上天賜予青海的一份寶貴財富,在這個過程中也形成了多樣化特色產業。能否介紹一下青海這些年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的打算?謝謝。
吳曉軍: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請我們副省長楊志文同志來回答。
青海省副省長楊志文:謝謝央廣記者的提問,也謝謝您對青海特色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工作的關注支持。這些年,青海立足資源禀賦,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高原特色產業,帶動了全省近54萬各族群眾脫貧增收,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多。我們也仔細地盤點了一下增收致富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農牧業助力穩定增收。我們加快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精心培育牦牛、藏羊、冷水魚、青稞、柴達木枸杞等特色產業,近3年累計向外輸出農畜產品價值300多億元。僅去年的枸杞采摘勞務總收入就達到了5.89億元,人均收入達到8000元,助力群眾增收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