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表示,今後無論台海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應始終緊盯國家統一不同階段的特定目標,與時俱進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戰略博弈為核心的新時代兩岸及國際環境的新特點,更要求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化危為機、有的放矢,著力構建新時代海 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新體系,塑造不可逆結構,全面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局面, 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和認同。
一是弘揚民族大義,用正確的價值倫理抵禦“台獨”逆流。穩定和鞏固的社會價值倫理觀是穩定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兩岸融合的基礎條件。民進黨賴清德之流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推動“台獨”分裂政策,否認中華民族認同,羞辱中華民族先祖,切割兩岸認同,製造兩岸敵意,這是數典忘祖、逆流而動的行徑,必須深刻揭露、批判其齷齪動機、全面危害及必然失敗的前景。
二是推進合作共融,壯大兩岸經濟共同體。面對民進黨賴清德當局追隨美國對大陸經濟“脫鈎斷鏈”的狹隘、短視、投機政策導向,要針鋒相對,從人類經濟的自身發展規律、 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兩岸經濟優勢互補結構需求的角度,認清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中華民族經濟必將空前崛起的世界經濟發展大勢、確保台灣經濟可長可久的條件所在,進而認知追隨美國對華“脫鈎斷鏈”的長期危害,強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知。台灣經濟衹有依托祖國大陸,才具備可持續性優勢;大陸經濟融合台灣,更有利於中華民族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三是落實“兩岸一家”,高標準推進兩岸社會融合。海峽兩岸既然是一家、同屬一國,就應該建立一體化的融合社會,至少從生活、工作層面消除身份差別、享受共同福利、建立最親密連接。隨著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類物質資源的極大豐富,其有義務也有能力更好地建構兩岸一體化社會;台灣方面有天然的社會優勢,亦應在社會發展上與大陸方面相向而行,不但在經濟的共同發展,也應在社會生活層面同時造福兩岸同胞。兩岸關係越是受到干擾破壞,兩岸社會的合作力量越應行動起來,發揮調整、穩定、發展兩岸關係的內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