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股市融資全面啟動利好實體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8 00:07:47  


 
  在中國,銀行信貸資金直接進入股市是明令禁止的。雖然沒有官方數據,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披露,2009年上半年,大約有20%的信貸資金流入股市。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明指出,上半年7.37萬億元的全部新增貸款中,可能有將近2萬億元進入股市,占全部新增貸款近30%。“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存款增加5.27萬億元,如果再考慮到企業自身盈利增長,則企業存款增量與企業部門信貸增量之間存在一個顯著的缺口。”從去年11月底至今,中國A股市場已經上漲了近80%。而去年10月份央行與銀監會取消商業銀行的信貸額度管理而引發的自去年11月份以來的信貸飈升,恰好與去年11月份以來的A股市場指數飈升完美地重叠在一起,令人不能不懷疑信貸資金成為股市上漲背後的推手。現實表明,過分關注信貸投放規模的“一刀切”貨幣政策,非但不能發揮結構調整的作用,反而可能帶來今後的資產價格泡沫、通貨膨脹壓力以及不良貸款損失。因此,央行應通過加大央票與定向票據的發行規模、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窗口指導等方式來抑制銀行信貸的高速增長。在必要時甚至應考慮重新實施商業銀行的貸款額度管理。同時,嚴查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與房市的情況,應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入的管理,從源頭來遏制中國國內的流動性泛濫,以避免資產價格的過度膨脹。 
 
  一般認為,股市繁榮有利於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的發展。基於此,每當A股市場陷入困境之時,政府部門總是會積極救市,去年“9.18”以來表現得特別明顯。尤其是去年11月份以來,伴隨著各項“救經濟”措施的出台,各項提振股市的措施也相繼出台。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副主任步德迎對此表示質疑。他發表《政府對待股市的幾個正確原則》一文指出,股市與消費和投資存在相克的關係,股市繁榮對經濟發展產生抑製作用。“考察上世紀90年代下半期以來我國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和股票指數的關係可以發現,股市與消費是一種互替關係而非互補關係,股市的過度膨脹會大量吸引消費資金入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需求。上市公司的實際投資增長率也與股票指數的高低成反向運動。實際數據表明,在證券市場價格的上下波動中,上市公司的投資增長與股市的漲落存在一種反向關係,每當股市行情看好牛氣衝天時,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反而放慢,而當股市疲弱持續熊市時,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則顯著加快。”如2008年股市出現超級熊市,股指大幅下挫,但這一年的消費品零售額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都比大牛市的2007年有所上升。

   毋庸諱言,中國股市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存在著嚴重不足。但實際問題歸根到底是股市健康發展的問題,而不是股市繁榮必然帶來的“並發症”。從3月中旬到7月28日,中國股市從2100點漲到3454點,漲幅達64%。廣大股民以為又出現了2007年那樣的大牛市。最新數據顯示,上周(7月27日-7月31日)新增A股開戶數為69.9萬戶,較前一周急升23.66%,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首度突破1.3億戶。這其實並非真正的“繁榮”,而只是聞風而動、蜂擁而至的股瘋現象,與正常的“股市繁榮”無關。不能因此而否認股市繁榮對於擴大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意義。所以步德迎認同在美國股市裡股市繁榮有利於消費的觀點。真正須要解決的是中國股市內的違規、不合理、不正常的問題,扎扎實實地把股市繁榮構建在良性發展的健康軌道上,才能使股市繁榮更持久,更有理性,更有利於促進中國的全面進步與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