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即時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非遺文化美食創新發展 零食帶上科技範兒
http://www.CRNTT.com   2024-07-14 11:53:59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這是老牌子‘董生陽’的系列食品,更是零添加蔗糖的健康新食品,口味多樣,歡迎選購。”在位於寧波市鎮海區莊市街道的三關六碼頭企業總部直播室內,工作人員正忙著推廣新推出的“董生陽”零添加糕點。糕點新鮮小巧,沒有糖分和脂肪負擔,還是傳統老牌子,引得網友紛紛點贊和下單。

  董生陽,作為浙江寧波特色傳統著名糕點代表,創立於1931年,是生產寧波傳統伴手禮——橘餅的老字號。這個近百年的老品牌,沒有在新時代沉寂,反而經過三關六碼頭的傳承和創新,擁有了新活力。

  2018年成立的三關六碼頭(寧波)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取寧波方言中意為“見多識廣”的俚語為公司名字,主要經營以非遺為代表的傳統民間特色食品。適應消費新趨勢,三關六碼頭將特色美食、傳統手藝、民俗文化作為品牌發展的核心基因,通過對非遺文化美食的創新傳承,讓“老底子”煥發“新風采”。

  “你們新推的‘董生陽’茯苓八珍糕既好看又好吃,我要多買幾包。”直播間里消費者逐漸增加的訂單,是對三關六碼頭最大的認可。

  “現代人的飲食和消費習慣較以往變化較大,像‘董生陽’等非遺品牌和食品,其實都遇到了傳統製作手藝、銷售模式等與市場不適配的危機。我們將這些非遺食品從老作坊‘請’出來,進行規範運作。”三關六碼頭品牌總監兼聯合創始人張少華說,三關六碼頭成立後,一邊挖掘即將失傳的民俗美食,一邊對美食的製作標準、生產規模進行規範,在保留美食最核心、最正宗的製作工藝的同時,又對油贊子、千層餅、油燜笋等民俗美食進行減糖、減脂等改良,讓這些老底子美食在創新中傳承,成為網店新“銷冠”。

  “我們不僅賣老底子美食,更傳播老底子故事和文化。”張少華說,“我們會定期舉辦非遺活動,邀請顧客、合作商等到美食製作工坊,體驗食物製作流程,實現‘後廚透明化’,同時講述美食背後的民俗故事,讓民俗文化發揚光大。”去年,三關六碼頭還帶著“董生陽”參加了30多個城市的展會和活動,讓寧波民俗食品和文化走向全國,被更多人認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