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者論壇現場(中評社 李澤璇攝) |
11月11日,石破茂在新一屆眾議院選舉後舉行的特別國會參眾兩院首相指名選舉決勝輪中勝出,當選日本第103任首相。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石破茂時指出,中方願同日方一道,按照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原則和方向,堅守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重要共識,共同努力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石破茂表示,日中兩國對於地區和平繁榮負有責任,雙方共同努力全面推進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和構建建設性、穩定的日中關係,對於地區和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
放眼未來、峰回路轉,當下的中日關係改善跡象明顯,“戰略互惠”閾值似得以涅槃重生,但殷鑒不遠、知往鑒今,2022年12月16日,岸田內閣推出視中國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的安保戰略三文件,中日關係遭受重大衝擊。隨後,作為日本官方重要涉外文件的2023年版與2024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與《外交藍皮書》皆重申這一涉華立場,但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亦在時隔五年之後再次提及“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這一表述。
二、中日關係“戰略互惠”沿革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中日兩國是無法搬離的鄰邦,管子曰“召遠在修近,避禍在除怨”。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關係既有發展也有曲折,但在2001年4月-2006年9月期間,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顧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的強烈反對,先後六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造成中日關係嚴重倒退,長期陷於嚴峻複雜的“政冷經冷”時期。
2006年9月26日,52歲的安倍晉三接任日本首相;當年10月8日,安倍晉三在北京與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時,呼籲改善因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而惡化的兩國關係,提議雙方建立“戰略互惠關係”,以在國際社會追求共同利益 。此為中日關係“戰略互惠”概念的首次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