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美國國庫在債務利息上花費為2225億美元,這是聯邦使用在教育、培訓和社會服務花費的2.5倍 |
中評社紐約12月19日電(記者 余遙編譯報道)從歷史角度看,巨額財政赤字並不是總伴隨著美國:從艾森豪威爾執政末期一直到卡特總統接手白宮,美國平均年度赤字僅占總經濟產出額度的1.4%;而且從1960到1979年,美國財政預算有7年基本處於平衡狀態;到了克林頓時期,美國政府甚至出現了財政盈餘。究竟什麼導致了美國當下赤字如此之高?
美國華爾街日報12月18日刊出文章,原題目為“美國的赤字額度底線是什麼?”,文章作者為大衛.威瑟爾,其主要內容如下:
早在2001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曾預測,在未來10年內,美國財政盈餘額度將達到5.6萬億美元。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對此還表示甚為擔心,他認為如果政府將大量盈餘投資到企業股票上,這會影響管理層和市場。顯然格林斯潘根本無須擔心,因為當國會預算辦公室2012年1月再次計算時,美國的赤字已經累計到了將近6.2萬億美元,這意味當初的預計偏差大概有12萬億美元。究竟過去10年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美國政府平均年度花費要比其稅收多出1萬多億美元(美國現在所經歷的赤字額度是自二戰以來最高的)?而又是為什麼華府現在很難將收入和支出直接的差距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