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辛亥革命:一場預料中的意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7 10:21:53  


位于香港島中西區的中山紀念公園裏,豎立著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公園的門牌上醒目地寫著“天下爲公”四個字。(中評社攝)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的商品、科技和文化在堅船利炮的護衛下不斷衝擊著衰敗沒落的中華帝國。滿清王朝左支右拙,勉強維持了61年,終於被辛亥革命趕下歷史舞台。

  作為辛亥革命的標誌,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並不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行動,而更像是一場意外。當時清政府將駐守湖北的主力部隊調往四川鎮壓保路運動,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決定乘機發難,起義日期定在10月9日。不料革命黨負責人孫武當天在漢口裝配炸彈時被炸傷,引起清軍的大搜查,革命黨領導人要麼被捕殺,要麼逃離武昌。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新軍各標營中贊同革命的基層官兵主動發難,經一夜戰鬥占領了湖廣總督署,後來又控制了武昌、漢陽、漢口三鎮。

  武昌起義稀里糊塗成功

  但倉促舉事的官兵馬上面臨缺乏統帥的致命問題。無奈之下,他們找到湖北咨議局議長湯化龍、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等政府高官,連懇求帶威脅地要求他們領導革命。湯化龍等遂宣布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則在士兵槍口的逼迫下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湖北軍政府發布文電,號召各省為推翻清朝建立民國而奮鬥。武昌起義就這麼稀里糊塗地成功了。

  武昌起義很快得到各省革命黨人的響應。至1911年11月底,已有14個省宣告脫離清政府,革命形勢發展之快幾乎超出所有人的預料。不僅革命黨人歡呼雀躍,就連很多原本支持朝廷進行君主立憲改革的政治人物也紛紛倒向革命。一時間,義和團事件後維持了10年平靜的中華大地又風起雲湧,但這次鬧事者的口號不再是“扶清滅洋”,而是要推翻朝廷,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滿清王朝終於走到了盡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