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樹立雙方合作新標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6 10:37:14  



二、保爾森訪華團大軍壓境 中美展新博弈

1、美國政情生變 保氏面臨多重壓力
  事實上,美國高度重視這次戰略對話,既是出於對中國重要性的肯定,也是出於國內政治的考慮——這是民主黨掌控國會後美國首次戰略對話,時機相當微妙和敏感。(浙江在綫網)

  在拉姆斯菲爾德被迫下臺,伊拉克政策成為布什“負資產”之際,經濟問題和中國問題正成為布什重振民心的核心話題。美國此番派遣這麼多部長前往中國,就是希望在中美經濟關係上取得突破,緩解來自民主黨的壓力,增加與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周旋的資本。國會正密切關注保爾森的此次訪問,如果保爾森兩手空空回國,不僅中美關係將出現倒退,由民主黨控制的新國會更不會善罷甘休,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將再度高漲。正如美國媒體所言,“在國會的重壓下,保爾森不能再靠賣幾架波音飛機交差。”(北京《國際金融報》)

  自從今年7月出任財長以後,保爾森已經成為主動與中國領導人進行高層經濟對話的美方主要參與者。從保爾森上任的表現看,這名出身於華爾街,曾經以投資銀行家、旅客和環保人士的身份到訪中國不下70次,被中國人稱為“老朋友”的美國財長,眼界並不局限於人民幣匯率問題或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他不久前明確表示,美國需要用“世世代代”的戰略眼光看待中美關係,這正是中國所追求和期待的美國對華態度。(新加坡《聯合早報》)

  還有分析指出,保爾森此行可奠定他在美國總統布什政府關於中美關係“大總管”的地位。此前,前副國務卿佐利克一直扮演著美方在對中國政策這個角色,佐利克提出的“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概念,建立起中美政策框架。(美國中文在綫網)

2、臨行撰文定調 流露“大棒政策”氣息
  美國時間11日,保爾森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署名文章《一次與中國的廣泛對話》,稱他作為財政部長的工作重點是保持美國經濟實力和長期競爭力,而發展符合美中兩國利益的經貿關係,對美國未來繁榮至關重要。

  這篇題為《一次與中國的廣泛對話》的文章,成為各界窺視保爾森此行方向的視窗。實際上,保爾森的行程中已流露出“大棒政策”的氣息。他和他的同事將與中國就三個領域進行討論——避免出現巨大的貿易不平衡;繼續向貿易、競爭和投資開放市場;提高能源安全和改善環境。這些內容,無不涉及到雙方的敏感領域。(北京新華網)

  耐人尋味的是,這一系列言論恰好發表在此番對話之前。這頗為符合美國的政治習慣:在訪華前做足“功課”,既滿足了國內輿論、利益集團及國會的要求,又對中國施加了適度壓力,為接下來在談判桌上取得成果做好鋪墊。(北京《國際金融報》) 

3、對華取態靈活 意圖放長綫釣大魚
  在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拉文看來,中美之間解決貿易爭端的最有效途徑是通過對話,最愚蠢的辦法則是採取實際的貿易報復行為。畢竟,“乘以13億倍後,任何東西都會很多。”這與保爾森的觀點不謀而合。出訪之前,保爾森就曾意有所指地表示,外界不要對具體成果抱太高期望,因為在他看來,“美中能切實深入地交換看法,本身就是一個有意義的進展”。顯然,熟諳中國政府性格的保爾森,更希望通過促進中國穩健的經濟改革,而非激進的人民幣升值,來建立彼此的信任。(北京《國際金融報》)

  12月11日,保爾森向美國國內表明,這次訪問北京,可能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結果,他解釋說,對中國市場開放的關注必須是長期的。這正好說明美國這次是要放長綫,釣大魚,而不是跟中國“斤斤計較”一些“細眉細眼”的小問題的。(美國中文在綫網)

  中美之間日益緊密的經濟和戰略聯繫,使得兩國解決貿易問題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就。出於以下種種原因,北京方面不會輕易接受華盛頓要求的經濟改革。

  第一、北京認為美國的經濟困境不全是中國造成的,華盛頓也應該考慮美國的經濟結構、消費模式以及國民儲蓄低等因素;

  第二、接受美國的要求,可能會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造成威脅;

  第三、中國領導人指出,他們已經採取了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從今夏起就讓人民幣穩步升值;

  第四、北京認為,中國近年來已成為美國產品和服務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目前所謂的貿易不平衡其實是美國方面誇大了,而造成這種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華盛頓嚴格限制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美國中文在綫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