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〇六外交盛况空前 國際大國地位呈現世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5 10:38:07  



一、力圖大有作爲 外交思路極大轉變

1、外交大獲豐收 中國已成元首朝拜聖地
  全方位、多層次與大手筆是2006年中國外交的三大特點。也許,歷史學家會這麽說:“2006年,中國的大國地位得到全球確認,而中國本身也意識到她在國際社會的身份出現了變化。”現時全球192個國家,其中幾乎有一半的元首曾在年內訪華。中國在2006年內,舉辦了三個有超過十位國家元首參加的特大型國際峰會。按照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的說法,2006年中國外交“是個大豐收年”。(新加坡《聯合早報》)

  中國全球外交是由周邊外交、大國外交、區域外交與多邊外交四個方面組成的。中美關係是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中國同日本、俄羅斯和歐洲的關係也至關重要。其次是同印度、巴基斯坦、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再其次是非洲,最後是拉美。中國舉辦了“中印友好年”、“中國俄羅斯年”兩個“國家年”的系列活動,即拉緊了與兩大重點鄰國的關係。在2006年中國外交格局中,這些層面這些方位不同程度都有涉及。(哥倫比亞《一周》)

  而且,中國舉辦國際會議時的號召力在在突顯其大國地位:在6月于上海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共有11位外國國家元首、區域組織負責人參加;在10月,中國吸引到東盟10國的全部政府首腦聯袂訪華,一起出席“中國─東盟峰會”;在11月于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國也邀得42個非洲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出席。中國成爲世界領導人朝聖的“外交麥加”,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之說。(美國《世界日報》)

  從中國2006年極爲頻繁的外交活動裏,中國的關鍵角色也盡顯無遺。中國在7月31日支持了聯合國安理會關于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决議案,要求伊朗在8月31日前停止濃縮鈾及核燃料再加工活動;在10月14日,中國又支持了譴責北韓導彈試射的第1695號决議案。另外,也是因爲中國的居中調停,關于朝鮮半島局勢的六方會談也在中止了約13個月後得以重開。(美國中文在綫網)

2、推行和諧外交 奠定大國外交全新模式
  2006年,是中國大陸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于內政方面,有中共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治國行動綱領面世,于外交方面,則有國家總體外交大政方針的出臺,幷將落實爲“和諧外交白皮書”面世。中共外交的新戰略,也爲之重新敲定。(美國《世界日報》)

  目前,世界的兩極中心已經形成,分別是北京和華盛頓。中美兩國意識形態的差距正在拉大,美國的附加條件是“民主、自由、人權、法治”,而中國看重的是“和平、發展和貿易”,中國不會干涉某國采取什麽樣的政治和經濟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很多國家(包括美國)的智囊正在學習中國外交的優點。

  中國的和諧外交向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大國外交模式,幷成爲很多國家制定外交政策的不可忽視的參照模板,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外交正潜移默化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美國《華盛頓郵報》)

3、三條主軸貫穿 有所作爲量力而行幷重
  在中國2006年的外交活動背後,貫穿著三條主軸:

  一是商貿往來:據中國官方公布,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在2006年2月底爲8537億美元,首次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11月,中國更宣布外匯儲備突破萬億美元,破了人類歷史的新高。二是能源原材料補給: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需要保證能源和原材料的補給。三是周邊穩定安全。中國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使其可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防止核擴散和周邊國家的軍備競賽,對减低中國的安全風險係數十分重要。(加拿大海外中文網)

  目前,中國總體外交的大政方針,是由胡錦濤提出的“有所作爲”、“量力而行”作爲基調。以胡錦濤的“有所作爲”和“量力而行”論,從根本上改寫了以往的“韜光養晦”外交基調,被解讀爲“立足中國與面向世界結合”,把建設和諧中國與和諧世界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作用。

  事實上,2006年的中共外交,正是胡錦濤“有所作爲”、“量力而行”基調的試驗之年。這一年中,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共主要領導人四面出訪,還出席了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第三届亞歐首腦會議、東盟與中日韓“十加三”領導人會議等等。(法國《歐洲時報》)

  目前,中國在外交上從“有所作爲”轉向“有大作爲”的趨勢已不可避免,2006年中國外交的“大豐收”其實就是這一轉向的開始。同1990年代初期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垮臺,中國遭受西方制裁,鄧小平不得不制定“韜光養晦、有所作爲”的低調戰略相比,如今的中國在外交上走上了遵守國際規則幷參與制定國際規則的復興之路。(新加坡《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