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〇六外交盛况空前 國際大國地位呈現世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5 10:38:07  



二、外交大戲連台 盡顯中國大國地位
  談到2006年中國的外交成就,一些官方媒體和學者津津樂道的是中國主持的三次峰會:6月15日在上海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10月30日在南寧舉行的中國─東盟峰會;11月3日到5日的中非合作論壇。三次峰會一共引來60多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放眼當今世界,有聲望、有實力邀請到這麽多領導人來訪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世界大國的地位已開始顯現。(新加坡《聯合早報》)

1、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五周年轉型引人矚目
  6月15日至6月16日,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在上海舉行。此次峰會適逢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五周年和“上海五國”機制十周年,因此被海外媒體視爲上海合作組織在作用和功能上的一次重大而微妙的轉型。而且因“惹火人物”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以觀察員與會,輿論認爲此凸顯中國在解决伊朗核問題上角色極其重要。(香港中評社)

  俄羅斯聯邦政府一位官員說:上海合作組織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地區組織之一”。“那些在歷史上相互關係幷不十分友好的國家都希望加入上合組織,這一事實表明,該組織證明瞭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分量和地位,展現了解决地區衝突的出色能力。”(俄羅斯塔斯社) 

  從國際大戰略的宏觀角度去看,“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現代外交活動中一個值得史書稱許的佳作,因爲該組織是後冷戰時代唯一集安全、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區域性組織,而且由中國主導;該組織是現今全球唯一沒有美國勢力介入的區域性組織,非但如此,在美國主導的北約組織(NATO)雖稱要擴充到俄羅斯邊境的勢頭中,“上海合作組織”所産生的潜在力道很可能迫使美國必須改善其全球戰略,因而使21世紀以後的全球新秩序産生新的變化。(法國《歐洲時報》) 

2、中國東盟南寧峰會 開闢石油“新絲綢之路”
  10月的中國—東盟國家峰會,表面上擴大經貿合作是會議的焦點;但實際上,中國最著緊的是該地區正在籌建號稱“新絲綢之路”的“三大工程”,該工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最終有助取代馬六甲海峽,直接由東南亞通往中國南寧及昆明,以减輕中國進口石油路綫過分依賴馬六甲海峽的現况。

  所謂三大工程,是東盟國家正在積極籌建的石油管道、運河、鐵路及公路網路,該工程建成後,最終可協助中國繞過馬六甲海峽,令中東石油可經由東南亞直達廣西的南寧或雲南的昆明。(加拿大北美中文網)

  無論如何,中國與東盟的關係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除了睦鄰及經貿互利因素外,更可爲中國開拓通往東南亞的“新絲綢之路”,大大提高進口石油在運輸方面的安全係數。(香港中評社)

3、中非合作論壇峰會 集中展示中國軟實力
  擁有53個國家的非洲,其中48個國家的元首11月4日至5日在北京聚首一堂,出席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元首級聚會——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這是中國2006年最重大的外交行動之一,標志著中國一個驚人的宣傳妙舉,以及在現代“非洲爭奪”中,中國遙遙領先。(香港中評社)

  從中國東盟南寧峰會和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來看,前者是睦鄰共榮政策的一部分,後者是鞏固第三世界向心力,開拓非洲資源和市場的戰略部署。這種一個對一群的外交運作方式,不但代表了中國實力被認可,以及其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也爲中國日後以對話夥伴身份介入該地區的事務奠定了基礎。(新加坡《聯合早報》)

  顯然,爲了遏制中國威脅論,爲了向發展中國家表明中國不會搖身成爲“西方大國的一員”,這兩個大規模的元首峰會打的都是經濟牌,兄弟牌。兩地加起來有超過50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同時聚會在大陸,有如一個小型聯合國,象徵中國大陸雄厚的外交實力。中非論壇和峰會可能耗錢費力,但是從外交和政治成本計算,却遠比單打獨鬥的雙邊外交更有國際影響力和宣傳效果,更符合成本效益。(香港中評社)

  外界分析,中國不但希望藉中非合作論壇加强與非洲的經貿聯繫,更著意透過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認同等方面,向發展中國家展示“軟實力”。此次峰會有望成爲一場外交上的勝利,這是一次經過精心設計的中國式軟實力的展示,形象地提醒人們,不斷壯大的中國經濟具有强大吸引力。(英國《金融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