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 
中國統一的國際因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6 17:16:43  



  (三)世界力量的多極化與多元化趨勢

  多極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但它確實存在。雖然美國處于超強地位,但在經濟上歐、美、亞三足鼎立之勢已成,在政治上多個大國也在發出不同的聲音。不但發達國家的大國正在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發展中國家的大國也在崛起,如巴西、印度、印尼等等。國際舞台上的主體數量增多,更加活躍。除了國家以外,還有地區國家組織、世界性的各種組織。跨國公司實力雄厚,富可敵國。非政府組織形形色色,能量很大,空前活躍,例如恐怖主義組織。多極化和多元化給中國對外政策提供了更廣闊的餘地,但是也使中國的統一面臨更加複雜的局面。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在擴展自己的網絡聯繫,台灣以其新興工業經濟吸引各國的合作,台灣利用經濟來打“政治牌”,其他國家也會利用台灣兩面下注,提高要價。以前我們主要堵住各國官方與台灣交往的可能,已經應接不暇,如果再加上各種行為體,顯然將防不勝防。多極化和多元化趨勢也使中國的統一受到更大的制約。

  (四)主權理論與實踐變化的趨勢

  冷戰結束以來,主權理論與實踐都有極大變化,出現了“有限主權”、“共享主權”、“讓渡主權”和“人道主義干預”等新概念。儘管中國對於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論點和解釋並不贊同,尤其不贊成將其套用到中國事務中,但是也必須正視主權問題上出現的新挑戰,與時俱進地解決新的矛盾。十六大報告指出,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事實上吸收了“共享主權”的內容,接近於“共享主權”。

  中國將在相當長時期內堅持主權高於人權,反對和防止外來干預。但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加入世界體系的程度加深,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又不可避免地介入跨國界的問題,既有我主動介入別國的問題,也有別國介入我的問題,事實上已經分不清你我。例如沙塵暴引起的環境問題,中國受到中亞和蒙古等國的影響,也影響東亞其他國家。例如“薩斯”肆虐,涉及人類利益,世界衛生組織進行了權威性的干預,中國以此為動力,改進了應對措施,並進一步推動了改革開放。從實踐上看,世界上既有整合也有分裂這兩股相反的潮流,說明並非只有一種選擇可能性。這一趨勢會對台灣人民的想法與世界與論的反應產生無形的影響。

  預測未來,台灣當局的走勢也十分重要。台灣與大陸的經濟整合雖不可阻擋,台灣當局的決策卻可以促進或限制整合的速度和領域。台灣四年一度的選舉帶來了預測的不確定性。如果以“台獨”為綱領的民進黨繼續執政,則台灣的基本趨勢仍然是在國際上打“民主牌”和“國際牌”,去爭取與大陸的“對等地位”,目的是否認“一中”原則,達到台灣“獨立”“主權”的目標。台灣將充分運用其經濟優勢和悲情攻勢,在與世界各國交往中提升關係,突破“邦交”,拓展“國際空間”。它會繼續向非洲、中南美洲國家發動援助攻勢,向中東歐經濟轉型國家揮舞誘餌,對東南亞國家壓誘並用,對歐盟以“民主”和“人權”去打動人心,對美國和日本軍事同盟則全力支持,以便得到回報。為了爭取選票,陳水扁可能在明年選戰中再提“一邊一國”,值得警惕。

  台灣國際攻勢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國際組織。利用“薩斯”大做文章,旨在通過加入世衛組織達到“主權承認”,就是新的跡象。台灣還想利用非政府組織曲徑通幽,達到進入主權國家的俱樂部。如果台灣實現“二次政黨輪替”,可能在“一中原則”上與大陸有更多達成共識的可能,但也決不意味著兩岸關係一帆風順;因為當局者必須顧及民心民意,而台灣人民確有爭取國際地位的訴求,並在如何實現目標上意見分歧,陷入迷茫。

  確保良性互動,探索和平統一

  未來二十年將是中國統一的至關重要的階段。許多國際的有利因素存在,而中國進入小康社會的基礎也提供了根本保證。因此當順應時勢,把祖國統一納入到中國發展的大戰略中思考,讓中國統一的國際面因素與兩岸面因素良性互動,防止惡性互動,確保機遇期,確保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祖國統一也能有大幅前進。

  首先,必須緊抓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中心不放鬆,從根本上增強對台灣和對世界的吸引力。統一的國際面和兩岸面的考慮都不能超越現實物質力量的可能性,財大才能氣粗,發展是硬道理。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提出和平統一時,台灣人不屑一顧,其理由是大陸經濟太落後。這二十年來大陸經濟以每年9%的增長率躍升,在經濟總量上己達到世界第四位,並將繼續上升。在普遍提高的基礎上,東部沿海地區面貌日新月異,出現了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三大高速增長區,成為台商最青睞的場所。兩岸經貿關係和相互依賴已經空前加深,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不僅在數量上增加,而且在結構上發生質變。在兩岸都已加入世貿組織的條件下,雙向投資、直接三通已經勢在必行,只是台灣當局還以種種方式阻撓而已。這都緣於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魅力。

  中共16大報告強調了政治文明建設,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等目標,要求現代化總體上一台階,這將使台灣當局的“民主牌”逐漸褪色。世界上出現“中國威脅論”,固然有某些別有用心者推波助瀾,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中國的崛起引人矚目,否則只有“中國無用論”。近來,“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雖然還有炒作,但已經不那麼有人聽了,相反,“中國作用論”和“中國貢獻論”的音量提高,也是對中國肯定與看好的反映。正因為如此,我們應當更有信心,相信時間在統一的方向上。我們應當更加耐心,務使水到渠成,防止欲速則不達。我們的工作重點應把“反獨”與促統聯繫起來,以反獨來促統,以促統來遏制“台獨”。應提前考慮制訂和平統一的階段設想,積極地創造條件實現每一階段目標,這要比具體的時間表更加可行。這裏當然應包括多種可能的選擇方案,包括最壞的可能。我們應有這樣的氣度。

  其次,國際面與兩岸面並舉,集中突破兩岸關係的難題。在國際反應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目前應全力加強兩岸面的工作力度,以便減少不平衡,促進國際面與兩岸面良性互動。自2005年以來,中國政府已經對台灣實行了一系列的單方面的優惠政策,“胡連會”、“胡宋會”達成了改善兩岸關係的願景,影響了島內民眾的心理,“趨獨”民意15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它證明,儘管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撓,我們的正確的政策還是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