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景區漲價真的有底氣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8 05:10:56


  近期,多家知名景區宣布上調門票價格。其中,麗江玉龍雪山門票由105元漲到130元,廣東丹霞山門票由160元漲到200元。統計顯示,國內5A級景區平均票價已邁入“百元時代”。

  2007年,國家發改委曾下發通知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低於3年”,但景區門票似乎落入了“3年必漲”的怪圈,往往3年時間一到,景區就紛紛按捺不住地漲價,有種“來得越晚,越玩不起”的緊迫感。而在國慶長假之前,望風漲價,更讓已有出行計劃的游客,吃了啞巴虧。

  當然,“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人氣旺盛的景區,順應供求關系而漲價,未必就不合理。而景區運營亦有苦衷:人工在漲,維護要錢,申遺和創建5A都要錢,門票不漲難以為繼。可為何大家總是一片喊“貴”之聲?究其根底,仍是名不副實、物非所值。特別是一些景區為了提升級別,運營方所謂的成本投入,并未實際地體現在設施和服務之上,游客所感受到的“貴”,不是具體的價格數字,而是令人失望的性價比。

  互聯網時代,網絡傳播高度發達,人氣和口碑對於旅游服務業來說相當重要。幾張社交網站上的美圖,可以讓一個今天還名不見經傳的小山包,明天就成為“小清新聖地”、“都市桃源”。而一些知名景區,坐擁豐富而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在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上,總是跟不上趟,每到長假或旅游旺季,還常常爆出交通崩潰、游客滯留等負面新聞,在游客心中的吸引力必然會打折扣。懷抱期待慕名而至的游客,常常亦只能發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喟嘆。一傳十十傳百,景區口碑受損,人流量減少,經營狀況不好,於是又尋求漲價填坑,如此又陷入惡性循環。

  特別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許多民衆對於旅游的要求,早就擺脫了“到此一游”的初次層面。對於服務的質量,細節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擺脫“門票經濟”,謀求轉型升級,真的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整個旅游產業的形勢所趨。

  更何況,在全球一體化的大勢之下,旅游業的競爭已擴大到世界範圍內,相比較起國外多數發展成熟的旅游業,通暢發達的交通,相對輕鬆的人流量,各大景區在叫囂漲價之前,不妨思忖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漲價的底氣?能不能承受漲價帶來的市場選擇呢?再怎麼動人的明山秀水,也耐不住坐吃山空呀。(來源:楚天都市報 作者:屈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